地下管網迷亂如麻,每逢暴雨,就會內澇“看海”;城市管道反復開挖,狹窄的路面,讓車流久久擁堵·····這些由地下管線引發的城市安全隱患,已成為現代城市的通病。記者從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悉,該廳近日出臺《加快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實施方案》,將從開展地下管線普查、編制地下管線規劃、搭建地下管線信息管理平臺、建設地下綜合管廊、改造老舊管線五方面入手,有計劃有層次實現城市“血脈”的有序暢通。
“把脈問診”地下管網
根據工作部署,2015年底前,全區縣城以上各城市建成區須完成城市地下管線普查工作。地下管線普查包含基礎信息普查和管線隱患排查兩方面內容,各地政府將逐步開展普查,掌握城市地下管線的基本情況、空間位置、空間關系和功能屬性;主要摸清地下管線運行存在的結構性隱患,全面了解地下管線的運營維護狀況和責任主體;清理、登記無主管線,明確責任主體。通過對地下管網的摸底盤查,全面掌握我區城市市政地下管線現狀。
與此同時,各市規劃部門將會同住建、市政、工信及各管線單位等有關部門,依據城市總體規劃組織編制地下管線綜合規劃,對各類專業管線進行綜合,結合城市未來發展需要,合理確定管線設施的空間位置、規模、走向。市、縣根據地下管線專項規劃及年度重大項目投資計劃等編制城市地下管線年度建設計劃。2015年6月,各市、縣應初步完成地下管線綜合規劃。
建立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系統
此次開展地下管線綜合管理工作,將與信息系統與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智慧城市有機結合。部分具備條件的市、縣將建立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信息的即時交換、共建共享、動態更新,滿足城市市政、建設、運行和應急等工作需要。
任務要求,2015年底,全區各城市爭取啟動城市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工作,利用地下管線普查數據基礎,建立起多種功能的公共數據信息系統;2016年6月,地下管線信息系統開始進行調試運行,12月底正式投入運行,實現地下管線信息的資源共享,同時逐步建立和完善地下管線管理與維護機制。
開展試點地下綜合管廊工程
開展地下綜合管廊工程試點是此次加快地下管網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據悉,南寧、柳州、桂林三市將率先行動,力爭2017年底,開展地下管網綜合管廊試點工程。新建道路、城市新區和各類園區地下管網按照綜合管廊模式進行開發建設,其他設區市因地制宜建設一批綜合管廊項目。
鼓勵管線單位入股組成股份制公司,聯合投資建設綜合管廊,或在城市人民政府指導下組成地下綜合管廊業主委員會,招標選擇建設、運營管理單位。探索投融資、建設維護、定價收費、運營管理等模式,不斷提高綜合管廊建設管理水平。
通過試點示范效應,帶動具備條件的城市結合新區建設、舊城改造、道路新(改、擴)建,在重要地段和管線密集區建設綜合管廊。
老舊管線優先改造
管線老舊、缺損向來是地下管線的突出問題,此次地下管線綜合建設工作將優先改造使用年限太久(供水超過50年、排水超過30年)材質落后和漏損嚴重的供排水管網。推進雨污分流管網改造和建設,暫不具備這些改造條件的,則建設截留干管,適當加大截留倍數。
對存在事故隱患的供排水、燃氣、電力、通信等地下管線進行維修、更換和升級改造。對存在塌陷、火災、水淹等重大安全隱患的電力電纜通道進行專項治理改造。同時,積極推進城市電網、通信網架空線入地改造工程,實施城市寬帶通信網絡和有線廣播電視網絡光纖入戶改造,加快有線廣播電視網絡數字化改造。
據悉,此次地下管線建設和管理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評,相關部門將對工作進展情況、取得成績進行考核,同時建立通報及約談制度。
宋瑤
廣西新聞網201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