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雨季防汛的一大頑疾,城市內澇同樣困擾著蘭州。究其原因,多與地下排水管道堵塞不暢有關。如何抵御暴雨襲擊造成的城市內澇,蘭州市城市建設部門表示城區排水防澇工程已列入實施計劃,今年開工新建5公里雨水管道,同時強化及時排水等臨時“止痛”式措施已經在實施。蘭州市城市建設設計院副總工程師張國慶建議蘭州應提高新建城市排水管線設計標準,短期內可對小的積水點進行修復,或在開放式公共場所建設一些下沉式廣場、下凹綠地作為“儲水罐”。
原因一:“重地上、輕地下” 排水能力不足
“雨太大超出了排水能力,一些地方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積水!碧m州市城建部門一位負責人分析,比如小西湖橋經過改造后加蓋了一層,而地下的管網并沒有更新改造,如此大大降低了排水能力。
據了解,目前蘭州市排水管網管徑小、老化嚴重,容量不足,地下排水系統多為60~80年代建設,大部分管網直徑在300~500之間,居民用水高峰時段經常處于滿管狀態,遇到較強降雨,部分路段積水較為嚴重。近年來由于亂挖亂占、傾倒垃圾等做法造成雨水出水口堵塞,排水不暢。有專家解釋,原本具有蓄水調洪的洼地、水庫等隨著城市建設而被取代,降低了雨水的調蓄分流功能;同時城市地貌的改變使雨水匯流時間縮短,水量增大。而且,“重地上、輕地下”的城市管理理念,使地下管網設施建設和保護得不到重視。市政部門專用疏通器械遠遠跟不上城市排水設施的發展。蘭州市防汛部門分析了今年最新的防汛現狀,總結了幾大隱患:防汛基礎實施薄弱,黃河城區段已建堤防隱患頻發;市區排水系統不完善,部分城市排水管道設計標準落后;一些城市低洼地段排洪應急能力明顯不足,一遇暴雨經常發生積水內澇。
原因二:多條主要路段排水管網有硬傷
不久前,蘭州市城鄉建設局對城區地下供水管網、雨污水管網情況進行了排摸,確定了近百處“問題管網”,而且有些路段甚至沒有雨水收水支管。
城關區南河道南側段污水主管由于社會吸污車輛隨意排放污泥致使管道堵塞;作為蘭州東西主干道之一,東崗路五里鋪至盤旋路段地下管線井蓋破損嚴重,影響到此處的順利排水;南河道常年垃圾堵塞、淤泥淤積,加之雨水主管管徑小,管道運行年限較長,堵塞嚴重;瓜洲路長征劇院—敦煌路口段排水管道修建年限較長,老化嚴重,雨季不能滿足排水要求;西津路七里河橋—西站十字段雨水直接排入七里河洪道,原有雨水管線老化嚴重,管道內淤積嚴重,排水不暢;十里店南街、文化巷排水管網老化嚴重且雨污混流;安寧區和平路、585#路周邊商販經常向雨水井內傾倒垃圾、污水造成雨水管道堵塞嚴重……從這些存在隱患的地下管網的分布位置不難看出,有不少排水管網都位于蘭州主城區或主要交通區域。
措施一:城區排水防澇工程建設啟大幕
如何抵御暴雨襲擊造成的嚴重城市內澇,蘭州城市建設部門已將排水管網建設列入實施計劃,具體包括增加地下管網數量、修復部分排水設施等。按照計劃,蘭州城區排水防澇工程分5年實施,共建設DN400~1800雨水管道208.22公里,DN300雨水收集支管135.43公里,改建伏龍坪排水邊溝6公里等。然而從蘭州實際出發,此工程實施過程中存在不少難題。“蘭州城區排水防澇工程前期工作繁重、手續多,再加上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上跨下穿等工程正在密集施工,道路開挖比較頻繁,給蘭州城區交通帶來極大壓力。在這樣的特殊情況下,管網建設施工條件欠佳。”蘭州市市政工程管理部門一位負責人坦言,目前蘭州地下管網建設還存在一些障礙,今年原計劃新建20公里雨水管道的目標不得不調整為5公里。
措施二:多措施強化排水防澇功能
“在硬件不足的情況下,目前可以通過一系列措施暫時"止痛"。”蘭州市政工程管理部門一位工作人員介紹。今年蘭州市政工程管理處曾對城關維修所等6個單位排澇工作進行了專項檢查,排查了重點積水點路段并全面清掏疏通管道,在甘南路、正寧路、酒泉路老路段、鼓樓巷等地段,排水井口都能掏出大量垃圾。
針對蘭州地下管網,還將對重點積水點路段進行排查,全面清掏疏通管道,收水井不夠的改造為雙聯井或三聯井,雨水支管管徑小的增大管徑,對于排水管道容量有限的地段盡快確定改造方案等。同時,在防汛期間實行24小時值班制,在目前硬件不足的條件下,如遇降雨市政管理部門將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打開井蓋排水,保證雨后1~2小時內完成城區排洪;加強河洪道和排水設施的監管力度,制止在河洪道內亂采亂挖、亂倒垃圾、填河造地、堵塞泄洪出口等行為,保證行洪暢通,全力維修存在排水隱患的高坪地區和低洼路面,及時清運洪道橋下的建設垃圾、堆積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