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成為江蘇省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以來,打造了昆山杜克大學、森林公園等多個示范項目,初步形成了全域推進的建設格局。昆山堅持系統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完善“藍-綠-灰”結合的海綿城市建設框架,實現了城市良性水文循環,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為韌性城市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創新實施的技術指南和標準值得推廣
值得一提的是,森林公園海綿化改造工程是江浦圩圩區循環策略的核心項目,將園區景觀、綠色生態基礎設施與城市水務管理統籌考慮,包含水體循環和水質改善、城市生態網絡建設、排洪滯蓄三個層面的系統性解決方案,實現了城市濕地保護與恢復、生態旅游與度假、生態科研與科普體驗等特色功能。
2010年,昆山開始將海綿理念融入城市建設中,通過加強海綿城市建設頂層設計,重點打造東西兩個示范區,形成“一體兩翼,全域推進”的海綿城市建設格局,如今已完成海綿項目322個,建成面積26.9平方公里。
在老舊小區改造上,中華園小區打造出“昆山樣板”。中華北村是昆山首個省級宜居示范居住區建設試點,于2018年啟動改造,2019年完成改造,獲“江蘇人居環境范例獎”。在改造過程中,該小區突出“共同締造”理念,按照黨建統領、政府引導、居民參與、社會支持、企業協同的思路,把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到社區“15分鐘生活圈”建設上來,系統化推進社區更新和品質營造。并引入全國首家菜鳥驛站綜合服務站,充分滿足廣大居民生活“最后一公里”的迫切需求。
昆山自2007年開始將老舊小區改造列入市重點實事工程計劃,逐步統一改造實施主體,改造內容和建設標準逐步完善,形成“四大方面”“十四項菜單”導則式更新改造模式
近年來,昆山積極探索“政府平臺+街道辦事處+技術咨詢機構+街區議事會+市場化運營平臺”的五方聯動機制,大力推進街區式改造。
目前,該市獲評省級宜居示范居住區2個,蘇州級1個。中華園宜居街區列入全省5個省級宜居示范街區創建項目,昆山成為省美麗宜居城市建設4個縣級市試點之一。(駐昆山首席記者 朱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