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實施的第七年,雄安新區建設即將進入第四個年頭。2021年雄安新區建設發展工作會議上披露,近年來,雄安新區開辟綠色通道,為北京企業落戶提供優良環境。截至2020年12月21日,雄安新區本級企業共有3398家,其中北京投資來源的企業2905家,占比85.50%。
根據部署,2021年,雄安新區將以“形成新形象、建設新功能、發展新產業、聚集新人才、構建新機制”為目標要求,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向更深更廣拓展。
“優化營商環境”
是新區新年起步的“重頭戲”
今年2月4日,北京市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召開會議。
會議提到,支持部分在京機構和企事業單位向雄安新區等地疏解轉移,圍繞教育、醫療等領域穩妥有序推進疏解項目。
除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產業疏解落地外,雄安還要招商引進高端高新項目落地,引進龍頭企業,構建產業鏈,強化創新鏈,推動產業項目在重點片區聚集落地。
而這種種舉動的背后,都離不開軟環境的建設。
在外界看來,步入新階段的雄安新區,需要加速形成有力度有溫度的疏解承接條件,吸引大批優質企業和機構入駐。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優化營商環境”成了雄安新區新年起步的“重頭戲”。
2月18日上午,在春節后上班第一天,河北全省開展“三重四創五優化”活動暨20項民生工程動員部署會議在石家莊召開。
河北省委書記王東峰、省長許勤、省政協主席葉冬松出席。會議提到了“五優化”,其中一個就是“優化營商環境”。
5天后(2月23日),雄安新區就召開了開展“三重四創五優化”活動暨加強作風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動員部署大會,要求“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優化營商環境,以風雨無阻、日夜兼程的作風加快新區高質量發展”。
主持雄安新區2月23日會議的,是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長,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國華。
1964年出生的張國華曾長期在江蘇省工作,擔任過昆山市委副書記、市長,昆山市委書記,南通市委副書記、市長,徐州市委書記等,其中昆山是蘇州的經濟強縣,被稱為“全國第一縣”。
2010年,時任昆山市委書記的張國華在接受采訪時就提到,昆山要做“深圳第二”,還提出領導干部不要當“父母官”,要當企業的“保姆官”。
2020年12月,他接替到北京工作的陳剛主政雄安,成為雄安新區第二位一把手。
張國華到雄安之后的第一次調研,就強調了優化“營商環境”。2020年12月29日,張國華前往新區政務服務中心,了解新區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服務型政府工作情況。
他說,要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精簡審批環節,壓縮審批時限,全面提高工作效率,該放的堅決放下去,該管的管住管好,該服務的服務到位,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強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不斷增強新區對各類高端高新企業的吸引力,共同參與新區的發展建設。
記者注意到,履新以來,張國華先后與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柯瑞文,中國電力建設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丁焰章等座談時,均提到了“營商環境”的問題。
在與柯瑞文視頻座談時,張國華說,新區將推出一系列務實舉措,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全面提升服務水平,希望中國電信在新區加快推進5G網絡、城市計算體系、數字交通等新型智能城市基礎設施和應用示范建設。
在與丁焰章座談時,張國華直陳,雄安新區正堅持以項目建設為中心,進一步優化項目審批體制機制,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全力打造“雄安服務”品牌,全方位服務好企業和項目發展,全力以赴推進重點片區和重大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