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西門對面的公交站牌前發生路面坍塌,形成坑口面積十多平方米、深約2米的一個大坑。交管部門安排交警對事故路段實施臨時交通管制,供排水搶修部門進行快速搶修。
“夜班的交警告訴我,今天零時許發現路面有塌陷現象,于是在塌陷區域擺放了錐桶進行警示,并報告了相關部門。”現場負責交通疏導的回民區交管大隊交警告訴記者,他昨天7時一到崗的第一件事就是接收道路塌陷區域的交通管制,因為當時并不知道塌陷區域有多深,塌陷面積還會不會繼續擴大,而塌陷區域就在公交站牌前,處在最右側機動車道上,于是對塌陷區域臨近的兩條機動車道進行了臨時交通管制,前后20米禁止行人靠近,要求公交車繞過塌陷區域再上下乘客。
市供排水管網養護分公司的搶修人員到達現場后,對塌陷區域進行了清理,對可能塌陷的路面進行探明,確定路面塌陷是因為地下污水管道老化破裂,流出的污水將地下泥土沖刷帶走形成空洞。搶修人員先對塌陷區域進行了圍擋,之后開始清理周邊泥土、修復破損的地下污水管道。至17時許,搶修人員完成對破損污水管道的修復和路面回填工作。
塌陷區域回填后,由市市政工程管理局道路養護四處負責路面恢復。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道路養護四處的工作人員當天上午就到達了現場,觀察塌陷區域后制定了維修方案。他們會在當晚進行道路壓實、鋪設沙結石施工,然后會放開圍擋允許車輛在回填路段通行。因為路面塌陷是被污水沖刷導致,回填后地下結構是否穩定還不確定,所以破開的路面要觀察72小時,但不影響車輛通行,只是通行時要注意減速。鋪設沙結石是為了防止黃土裸露,之后會根據實際情況對破開的路面進行恢復,預計13日前完成道路恢復工作。(徐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