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的一場強降雨,讓市內多個路段出現較嚴重的內澇,包括市政府、毅德城等周邊地段,積水最深處沒過小汽車車輪。據市政部門有關專業人士分析,本次內澇涉及范圍較大,短時間內積水較深,系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最主要原因是短時間內暴雨過猛過急。
當日傍晚時分,市政府大轉盤、凱萊大酒店、七中、毅德城、蓮湖居、怡景市場等周邊,以及新興二路等路段,積水最深處達60厘米。暴雨發生后,市市政工程管理處立即組織70多名管護人員并派出4輛管護作業車趕到各內澇現場配合排澇。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天下午的暴雨持續了20分鐘左右才慢慢轉小,降雨量達93厘米。
據悉,近年來,梧州市對多條道路進行了提升改造,但建設內容只是針對路面以上,并沒有對地下排污管道進行改造。另外,近幾年,毅德城、石人沖、獅臥山等山體陸續被開發,山體植被流失嚴重,山體地表吸水能力大大減弱。因此,每逢強降雨來臨,雨水就會沿著山體往低洼處流。
在16日的那場暴雨中,蓮湖居、怡景市場、巴黎春天、市政府大轉盤等低洼地段也發生了內澇。其中,市政府大轉盤處的積水來自石人沖、獅臥山、兩廣市場、新興三路、新興二路、奧奇麗路等,加之聯合辦公大樓和江濱大酒店地下停車場正在建設,原本的市政大渠曾被挖斷,臨時駁接的一條排水渠接入新興三路市政大渠,導致新興三路的排水壓力加大,因此也間接導致了新興三路內澇的發生。
該負責人表示,2019年,大學路(旺城廣場段)與星和二路原本的兩處內澇易發點開展了道路與排水渠整治工程,因此在此次暴雨中,僅有少量積水,并很快消退。但是,梧州市的市政大渠大多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排水量只能滿足當時生活所需。隨著人口、天氣等因素變化,這些市政大渠的排水量已跟不上城市發展需要。
據悉,2020年至2022年,梧州市計劃新建、改造地下管網770公里,其中,污水管網約294公里,雨水管網約90公里。近日,梧州市富民三路、新興三路-中醫醫院、龍城路及龍騰路等四個排水工程項目已集中開工。工程完工后,“逢雨必澇”的情況將得到有效改善。(吳艷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