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上午,記者在秦潭湖公園采訪時了解到,這里的一塊磚、一片瀝青都大有玄機。
秦潭湖綜合整治項目技術負責人韓鎖介紹,透水瀝青混凝土是以瀝青為膠結材料,天然石子為粗骨料,并加入很少量的細骨料,壓實后存在一定空隙,能夠在混合料內部形成排水通道,達到透水的目的。透水磚具有良好的透水、透氣性能,可使雨水迅速下滲。
“秦潭湖公園內總共有三級園路,總長達14.3公里,路面的攤鋪全部選用透水材料,一二級園路為透水瀝青,就連三級園路,都鋪上了透水磚。還有公園廣場、停車場、人行道鋪裝都采用透水磚材質。”韓鎖告訴記者,前不久安慶大暴雨,14.3公里的園路上,沒有一點積水,都是透水瀝青和透水磚的功勞。
正因為具有較強的透水性,透水瀝青和透水磚已廣泛應用到我市城市道路建設、老舊小區改造等城市建設中。
使用透水材料,只是達到了“透”的要求,在海綿城市的理念中,還要做到雨水的收集、利用。
秦潭湖公園里,在園路沿途,能看到不少用碎石鋪蓋的小道,碎石下面是專門收集雨水的盲溝。當雨水流進盲溝后,統統都匯集到一個地方——秦潭湖湖區,湖區可匯集調蓄周邊500公頃匯水范圍雨水,蓄水量達200萬立方米。這些流入湖區里的水最終又成為園區綠化灌溉用水。
“園區內我們沒有一條灌溉用的自來水管道,所有綠化用水全部取自秦潭湖湖區。”市重點工程建設處水環境科相關負責人介紹。
海綿城市理念貫穿秦潭湖公園,而這也是我市海綿城市建設的一個縮影。
海綿城市建設是節水型城市創建的重要指標,對于城市節水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海綿城市建設,可充分利用雨水資源、減少水資源浪費、削減城市徑流污染,最大限度節約城市水資源。
記者在市住建局城建辦了解到,我市2015年納入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到2019年,全市已實施海綿城市建設支撐項目17個,已建成并達到海綿城市面積15.26平方公里。
“雨水本身也是一種水資源,既能調節補充地下水,又能補充城市用水。海綿城市的建設,將雨水從排水轉化為留水、用水,為城市排水系統減負,在防止城市內澇的同時,減少水資源浪費。”市節水創建辦相關負責人說。(記者 常艷 通訊員 朱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