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保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保定市5G發展規劃(2020-2022年)》。此次規劃期為2020年至2022年。該規劃明確了保定市2年內5G發展的目標、重點任務等內容。規劃的基本原則為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系統布局,統籌推進。應用牽引,特色融合。開放合作,協同發展。
關于保定市5G發展
規劃(2020-2022)
為深入貫徹《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5G發展的意見》(冀政辦字〔2019〕54號),加快5G發展步伐,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結合我市實際,編制本規劃,規劃期為2020年至2022年。
一、規劃背景
(一)5G概述
5G作為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具有高速率、寬帶寬、高可靠、低時延、大連接等特征,將帶來前所未有的用戶體驗和物聯網連接能力,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基礎設施和核心驅動力之一,能有效孕育新技術新應用新業態,驅動傳統領域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升級,重塑傳統產業發展模式,擴展經濟發展新空間,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到2030年5G有望帶動我國直接經濟產出和間接產出將分別達到6.3萬億元和10.6萬億元。其中,在直接產出方面,按照2020年5G正式商用算起,預計當年將帶動約4840億元的直接產出,2025年、2030年將分別增長到3.3萬億元、6.3萬億元,10年間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9%。在間接產出方面,2020年、2025年和2030年,5G有望將分別帶動1.2萬億元、6.3萬億元和10.6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4%。
(二)國內外5G發展情況
1.全球5G發展概況
5G是實現萬物互聯、各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全球主要國家均將發展5G作為戰略部署的優先領域和搶占新時期國際經濟、科技和產業競爭制高點的重要舉措,紛紛啟動5G試驗,開展產業布局,以搶占未來國際競爭新優勢。全球已有98個國家的293家運營商正在以測試或部署的形式投資5G網絡,全球5G發展已進入加速沖刺期。其中,美國在2018年9月推出“5G加速發展計劃”,以AT&T為首的多個運營商都將進行5G網絡的覆蓋和部署。韓國發布5G國家戰略,提出擬投入1.6萬億韓元(約合14.3億美元)發展5G,并于2019年4月,在“5G+戰略”發布會上宣布將打造世界一流的5G生態圈。日本三大電信企業計劃在2020年商用5G,推出完整的5G服務。
2.我國5G發展概況
我國于2013年5月成立了5G推進工作平臺—IMT-2020(5G)推進組,組織國內各方力量積極推進5G技術及國際標準研發進程。2017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啟動國家首批5G規模組網及應用示范工程,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實施重大專項大力推動我國5G發展。各地政府高度重視5G發展,紛紛提前開展5G布局,河北、遼寧、武漢、北京、成都等省市圍繞5G通信網絡建設和產業發展制定了行動方案和政策措施,以加速5G產業發展和融合應用,助力區域高質量發展。
從5G產業發展來看,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紛紛搶先開展前期布局,積極開展5G試驗網建設和應用測試,力爭2020年實現5G網絡商用;華為、中興、大唐等通信設備商已完成3.5GHz試驗樣機開發及性能測試,峰值速率、時延、頻譜效率等性能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華為、vivo等智能終端龍頭企業加快5G技術研發,力爭2020年實現5G智能終端正式商用。
二、發展基礎與面臨形勢
(一)發展基礎
1.區位優勢明顯
保定位于河北省中部,市區距京津石均為130公里左右,素有“冀北干城、都南屏翰”之稱,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中,處于京津保率先聯動發展的核心區,是重要的區域性中心城市。保定直接可達首都機場、正定機場以及天津、秦皇島、黃驊等海港,京廣鐵路、京深高速公路、京昆高速公路、107國道縱貫市區,京港澳、保津、濱保等高速公路橫穿境內,為保定構建起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是華北地區的高速交通樞紐港。此外,2017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重大決策部署,雄安新區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的建設目標將在城市建設、交通物流、產業發展等方面,為保定帶來巨大的新機遇。
2.產業基礎雄厚
目前,保定已初步形成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及輸變電裝備、紡織服裝、食品加工、新型建材等傳統優勢產業集群以及以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為代表的戰略新興產業集群。2019年全市生產總值3224億元,增長6.7%(不含雄安三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6%。2019年,全市謀劃實施省市重點項目421項,完成投資659.49億元,省重點項目規模和個數位居全省前列。
3.行業應用發展迅速
近年來,保定大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加速推動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各行業領域的應用,取得明顯成效,為5G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完成了電子政務網整合,89個市直部門統一了網絡出口,內外網實現了物理隔離,縱向與各縣(市、區)實現了互聯互通,30多個應用項目上網運行,聯網終端4000余部。2019年已有33個委辦局的相關業務系統遷移到云平臺,蓮池區的社區安防和智慧醫療系統、公交的保定行系統、住建局的維修資金管理系統、質監局電梯救援系統等系統建成,有效提升了公共服務便捷化、智能化水平。此外,企業加速推進垂直行業5G應用,長城汽車研究中心積極開展基于5G的智能網聯汽車和無人駕駛應用研究,完成了國家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區一期建設。樂凱集團緊抓5G發展機遇進行產業轉型,加快超高清顯示材料等產品發展。
4.信息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
目前保定市已經形成了由聯通、移動、電信、廣電等基礎電信企業為主建設的、覆蓋全市的高速城域寬帶網。在光纖寬帶建設方面,保定的互聯網出口帶寬達2440G,寬帶用戶248.3萬戶,擁有3個獨立的IDC機房,城區光網覆蓋率100%。在3G/4G建設方面,各運營商對網絡不斷優化升級,完成了由3G時代向4G時代的平滑升級,現保定市擁有3G基站數8343個,4G基站23784個,移動電話用戶1089.6萬戶,移動網絡覆蓋率已達95%以上。在無線城市(WiFi)建設方面,保定主城區無線局域網(WiFi)已經覆蓋14類公共場所、211個熱點地區,共計安裝AP設備3102臺,各縣(市、區)WiFi接入點共計1302個。在廣播電視網絡建設方面,保定具備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絡主要功能的數字化雙向化廣播電視網絡覆蓋范圍不斷擴大,目前共有有線數字電視用戶32.8萬戶。
雖然保定發展5G已具備良好基礎,但仍面臨電子信息龍頭企業數量較少、研發創新產業化能力不強、人才引進難度大等短板。亟需加快謀劃全市5G發展布局,大力推進5G網絡建設、產業引育與融合應用,構建5G應用生態,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助推保定高質量發展。
(二)面臨形勢
1.面臨機遇
一是省政府決策部署為保定5G發展提供良好環境。當前,全球已步入智能化變革的新時代,5G是各行業領域實現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必不可少的催化劑。2019年8月6日,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5G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圍繞網絡強省、制造強省建設,把加快5G發展作為深入實施數字經濟戰略重要抓手,以安全高效便捷的5G網絡建設為基礎,以5G產業創新發展為核心,以5G融合應用為切入點,打造5G“1+3+N”發展格局,構建5G生態,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通過5G融合賦能,推動經濟社會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省政府對5G發展的戰略部署,既為我市5G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5G產業布局與應用推廣創造了良好氛圍。
二是產業高質量發展對保定5G發展提出迫切需求。保定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中部核心功能區,近年來產業規模發展效益明顯,但面臨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傳統優勢產業支撐作用減弱、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偏小等問題,尚不能達到高質量發展要求,面臨著產業機構優化和產業轉型升級的緊迫任務。5G具有“萬物互聯”接入能力,可提供前所未有的用戶體驗,激發行業應用升級,并帶來單領域創新向跨領域協同創新轉變,加快推動傳統產業的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催生一系列新興業態,有望引領帶動全市經濟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
三是雄安新區帶動效應為保定5G發展帶來新機遇。雄安新區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要建設成為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一極、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引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保定緊鄰雄安新區,未來隨著雄安新區建設,將對保定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城市建設等方面帶來新的機遇。特別是雄安新區“發展高端高新產業”規劃,明確提出將重點發展下一代通信網絡、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產業,為保定5G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2.面臨挑戰
一是各地積極提前布局加劇區域競爭。隨著5G商用進程加快,各地政府緊抓5G發展契機,紛紛開展規劃布局。天津、遼寧、武漢等省市發布了5G基站建設相關規劃和建設方案,河南、北京、成都等地圍繞5G產業發展制定了行動方案和政策措施,以加速推動區域產業轉型升級,搶占發展高地。從周邊城市5G發展布局來看,雄安新區、石家莊都在積極進行5G規劃部署,周邊環境競爭日益加劇。在此背景下,保定亟需搶占5G發展先機,做好5G相關部署,加快形成產業集聚,打造全省5G發展先行區。
二是高端技術追趕與超越難度較大。從國家層面來看,我國在芯片研發、儀表測試等產業環節實力相對薄弱,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關鍵環節“缺芯少魂”問題仍然突出。雖然保定具有深厚的產業基礎,但在電子信息產業整體處于跟隨發展的態勢,與北京、天津以及深圳、上海等地區相比,在企業主體、人才資源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5G技術與產品研發能力相對薄弱。此外,隨著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從過去單項技術、單項產品、單項標準、單項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發展為當前生態系統之間的競爭,為本地相關企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
三是資源環境亟需進一步優化。受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以及內需增長乏力的影響,保定資源與環境承載力日益下降,成本比較優勢正逐步消減。同時,隨著產業招商工作的持續深入,產業載體資源逐步減少,加之5G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企業、研發機構等對生產、生活環境要求較高,亟需進一步加強載體建設與優化改造。此外,5G作為雄安新區重點發展的高端高新產業,如何對接服務好雄安新區,在5G發展上與雄安新區同頻共振,形成雄安引領、保定支撐,雄安研發、保定轉化的聯動發展新格局,是保定面臨的新挑戰。
三、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市系列會議精神,緊握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對接服務雄安為方向,充分發揮雄安新區帶來的“磁聚效應”,集聚全球高端創新資源,統籌推進5G網絡部署,加快5G產業化進程,深化5G各領域融合應用,加快構建5G智能生態,發揮5G賦能作用,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推動保定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與高質量跨越發展注入新動能。
(二)基本原則
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充分發揮政府在頂層設計、統籌協調、市場秩序、應用示范等方面的引導作用,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企業的主體作用,激發市場活力,加快推動5G創新發展。
系統布局,統籌推進。把握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趨勢,強化系統部署,做好頂層設計,完善政策體系,整合政產學研用等各方資源,統籌推進5G網絡、產業、應用協同發展。
應用牽引,特色融合。發揮保定市地理文化和產業基礎特色,以5G融合應用為切入點,大力推動5G與智能制造、智慧農業、智能車聯網、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各垂直行業融合應用,通過技術創新、產品研發和應用示范,探索構建跨行業、跨領域的5G生態,促進5G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開放合作,協同發展。緊抓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重大歷史機遇,積極協同雄安發展,搭建多層次的5G合作交流平臺,吸引國內外優秀創新資源和產業資源集聚,營造開放合作的良好氛圍,實現5G產業共贏發展。
(三)發展目標
到2022年,5G網絡建設走在全省前列,5G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率先形成一批成熟的5G應用示范,形成與京津、雄安地區協同發展的5G生態體系,有力帶動全市數字經濟發展,成為河北省5G創新發展先行區與應用示范高地。
——5G網絡覆蓋加快。加快5G網絡建設試點和規模部署, 2020年基本實現創新業務孵化區域、高流量熱點區域、城市品牌宣傳區域及各小區等市主城區主要區域和重點應用場景5G網絡覆蓋,整體覆蓋率達到95%以上。到2022年,5G網絡覆蓋廣度和深度不斷提升,建成5G基站2700座以上,基本實現保定市核心城區全覆蓋,滿足不同區域、不同場景的差異化5G網絡應用需求。
——5G產業規模快速增長。到2022年,突破一批5G關鍵核心技術,成為5G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高地。5G產業鏈不斷完善,與京津、雄安新區形成產業協同發展格局,5G產業規模加速擴大,相關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100億元。
——5G融合應用成效顯著。到2022年,5G與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度融合,在智能制造、智能車聯網、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行業示范應用成效突出,形成省級或國家級5G示范應用5個以上,打造全省5G融合應用高地。
四、重點任務
(一)加快5G網絡部署
1.加強5G網絡規劃統籌
統籌5G通信網絡規劃建設,科學合理布局,分年度制定5G基站建設計劃。按照集約性、同步性、系統性要求,將5G基站站址、機房及管線、電力等配套設施納入市政基礎設施規劃,5G網絡建設涉及的基站等用地需求納入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按照省政府出臺的建筑物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地方標準,為本市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預留建設資源、提供設備場地,向基礎電信企業、鐵塔公司開放。
專欄1:5G網絡規劃工程
市通信發展管理辦公室統籌基礎電信企業的5G基站建設需求,會同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共同做好5G基站站址規劃編制工作,分年度編制5G基站建設計劃。推動5G基站站址、機房及管線、電力等配套設施納入市政基礎設施規劃,涉及的基站等用地需求納入《保定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2.推動5G網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
推動公安、交通運輸、城管等部門各類社會塔(桿)資源與通信基站塔(桿)資源雙向共享開放,加快“一桿多用”城市智慧桿塔建設。加大公共設施及附屬設施開放力度,支持5G及通信網配套設施建設。統籌落實鐵塔、機房等基站配套設施以及公共交通類、建筑樓宇類重點場所室內分布系統的建設需求,協調規范通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
專欄2:5G網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工程
推動各級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等公共機構的建筑物及所屬用地,以及政府投資的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娛樂、科技、體育、公路、鐵路、橋梁、社區服務、公園、綠地等公共設施,為5G基站、通信機房及配套通信設施建設提供場所和便利。推進“多桿合一”城市智慧燈桿建設,將5G通信塔桿與路燈桿、交通信號燈桿、視頻監控桿、電力桿、道路指示牌等融合,促進塔桿資源共享。
3.開展5G網絡建設部署
加快5G網絡規模化部署,率先實現創新業務孵化區域、高流量熱點區域、城市品牌宣傳區域5G網絡連片覆蓋,形成覆蓋范圍廣、網絡質量優、業務體驗佳的5G精品網絡。重點面向智能制造、智能車聯網、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領域,加快打造5G網絡標桿,促進5G應用快速發展。加強電力供應與土地資源保障,強化通信網運行安全保障,大力支撐5G通信網絡建設。
專欄3:5G網絡建設部署工程
2020年率先推進大學科技園、中關村創業園、電谷產業園、深保園、支點創業基地、徐水長城大王店等創新業務孵化區域,華北電力大學、河北大學、河北農業大學、河北大學附屬醫院、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未來石商區等高流量熱點區域,朝陽北大街沿線商圈、裕華路沿線商圈、火車站交通樞紐區域以及政府機關所在地等城市品牌宣傳區域的5G網絡連片覆蓋。實現市主城區主要區域5G連續覆蓋和4A級以上景區重點覆蓋,保障各項應用滿足使用條件,整體覆蓋率達到95%以上。2021年,進一步完善5G通信網絡建設,對5G網絡薄弱區域進行補盲,網絡整體覆蓋率達到98%以上。2022年,對5G信號盲區實時補點、調整,確保核心城區基本實現全覆蓋。
(二)培育壯大5G產業
1.加強5G企業引育
主動對接服務雄安新區,圍繞雄安新區5G產業布局開展靶向招商,加快培育壯大5G產業,與京津、雄安新區協同聯動發展。依托保定高新區軟件園、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中電科淶水電子科技園、保定深圳高新技術科技創新產業園等平臺載體,積極引進國內外優勢企業,強化本地骨干企業培育,壯大氮化鎵與碳化硅單晶襯底、外延片等5G關鍵材料,發展智能機器人、智能家居、VR設備、智能車載終端、智能手機等智能終端產業,開發面向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制造、智慧政務、智慧教育等領域5G應用軟件,加快形成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競爭力強勁的5G產業集群。
2.推進5G技術創新
鼓勵和支持國內外5G龍頭企業和科研院所在保定建設5G聯合創新中心、產業研究院、重點實驗室等研究機構,推進5G創新平臺建設。支持中國信通院保定科技創新研究院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5G)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級或國家級創新平臺建設,支持中國信通院和邁拓港灣聯合打造保定5G融合應用創新中心發展。支持超密集組網、全頻譜接入、SDN/NFV、網絡切片、邊緣計算等5G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積極推進適用于5G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5G智能終端等產品研發與產業化,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5G產品和應用解決方案。推進保定與京津、雄安新區的創新協作,借力雄安新區全球創新高地建設,推進保定中試基地建設,加強5G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孵化培育與發展,促進保定5G產業創新發展。
3.完善公共服務體系
推進5G領域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等公共平臺建設,鼓勵和支持企業、高校院所建設5G應用體驗中心,加快5G應用推廣。大力支持5G測試認證平臺建設,積極探索開展智能制造、智能網聯汽車、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不同場景的測試認證服務,支撐保定及周邊地區5G技術應用與產業發展。推動建立5G產業聯盟、協會等行業組織,精準對接各方需求,推進產業鏈協作和企業協同發展。面向5G發展實際需求,引導培育一批檢驗檢測、人才培訓、金融服務、應用推廣、現代物流等平臺,提升產業公共服務能力。
(三)推進“5G+”融合應用
1.5G+智慧產業
加快推動5G在智能制造、智慧農業、智慧能源、智能車聯網等領域的融合應用,推進5G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智能技術的集成應用,滿足信息采集、超高清視頻和圖像監控等應用需求,實現對生產運行過程的實時感知、信息反饋、快速響應與精確控制,發展高效、精準、環保的生產和經營模式,加快傳統產業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
專欄4:5G+智慧產業工程
5G+智能制造。鼓勵和支持工業企業運用5G網絡切片技術和移動邊緣計算等技術改造企業內網,承載支持工廠內部的現場總線協議控制,部署建設靈活、高效、穩定的企業工業網絡。支持基礎電信企業聯合制造業龍頭企業開展5G網絡技術測試。鼓勵企業基于5G工業網絡,建設生產流程數據采集與可視化、現場數據與生產管理軟件等信息系統,實現智能傳感器及儀器儀表、網絡化控制與分析、在線檢測等高度集成,建成一批具備標桿示范意義的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支持風力發電裝備、輸變電裝備等龍頭企業開展跨廠數據實時協同、大規模柔性制造協同、遠程監控與應急處置等5G場景應用。加強與阿里巴巴的戰略合作,打造保定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加快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5G+智慧農業。重點依托保定市各縣(市、區)的特色農業產業基地、都市農業園區,推進建設一批5G智慧農業示范基地。建設基于5G的智慧農業監測網絡體系,實現5G在農作物生長環境監測、自然災害預測防控、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追溯等領域的集成應用。推動5G在智慧農場、智慧水產、智慧園藝等場景中的應用。
5G+智慧能源。支持本地能源企業加強能源技術創新,推進5G在能源生產、傳輸、存儲、使用和運行控制中的應用,實現能源互聯網、智能電網的實時感知、信息反饋、快速響應與精確控制,促進“源—網—荷—儲”協調發展、智能互補。
5G+智能車聯網。支持國家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區建設,加快搭建融合5G通信技術的測試場景,提升單項技術、整車產品測試驗證能力,探索開展半封閉及開放道路測試工作,為5G+智能車聯網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研發與產業化發揮基礎支撐作用。鼓勵本地汽車企業,加強與大型互聯網、人工智能企業合作,推動視覺系統、車載雷達、操作系統、智能車載、人機交互系統等產品和應用研發,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高精度定位及動態地圖等技術在車聯網上的產業化應用,積極開發智能汽車新產品。依托國家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區建設,大力支持LTE-V2X、5G-V2X等無線通信關鍵技術研發,推動5G網絡切片、多接入邊緣計算等技術在車聯網中的應用,加快推進無人駕駛汽車研究與開發試驗。
2.5G+智慧生活
緊抓5G與4K/8K超高清視頻、AR/VR/MR、全息成像、裸眼3D、信息感知、人臉識別等新技術的融合發展契機,重點圍繞教育、醫療、文旅、交通以及生活娛樂等方面,著力發展基于5G網絡的遠程醫療、遠程教育、智慧旅游、智慧交通等場景應用,集中打造一批5G+智慧生活服務示范應用,進一步優化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提高公共服務智能化水平,提升民眾獲得感與幸福感。
專欄5:5G+智慧生活工程
5G+超高清視頻。鼓勵基礎電信企業聯合建設5G+4K/8K超高清視頻聯合創新實驗室,打造基于5G的融媒體平臺。加快AR/VR、交互娛樂、互動影視等在博物館、旅游景區、賽事活動和展會活動等場所的使用,推動5G+超高清視頻直播、VR電競游戲、遠程現場實時展示等5G超高清視頻應用。加強超高清視頻產業培育,加速建立基于5G的內容制作和分發平臺,開發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4K/8K高清視頻節目內容,推動超高清視頻產業和5G產業協同發展。
5G+智慧教育。加快建設基于5G網絡的數字化校園,開展5G+VR/AR沉浸式教學、基于AI的教育教學評測與管理,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充分利用5G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等特點,發展多院校遠程連線互動、遠程同步智能課堂等應用,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5G+智慧醫療。按照省級統籌部署,積極組織對接京津優勢醫療資源,完成與北京、天津5G遠程醫療信息系統建設,實現病理信息、影像圖片的實時共享。推進“智慧醫院”建設,開展基于5G的醫療監測、無線監護、移動查房、遠程實時會診、應急救援等視頻與圖像交互應用,以及遠程機器人超聲檢查、遠程機器人內窺鏡檢查和遠程機器人手術等遠程操控類應用。
5G+智慧文旅。聚焦保定文化和旅游資源,加快推進基礎電信企業在旅游景區、博物館、圖書館、文化演藝場所等重點區域的5G網絡部署。按照省級統籌部署,推進4A級以上景區客流預警、智慧鷹眼、人臉識別、智慧停車場、無人機美景高清直播等特色應用。搭建5G+AR/VR/MR、5G+AI的智慧文旅應用平臺,推進5G+智慧景區、5G+智慧文化場館建設。
5G+智慧交通。依托保定與百度戰略合作項目,加快推進保定市智慧交通建設。推進網絡通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的深度融合,在部分高速公路和部分城市主要道路,支持構建集感知、通信、計算等能力為一體的智能道路基礎設施。推動5G在交通信息采集、交通視頻監控、交通違法監測記錄、交通安全預警與應急處置、車輛運輸管理等方面的應用,提升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
3.5G+智慧治理
按照“泛感知、智應用、大數據、網格化、精細化”發展原則,推進5G與物聯網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城市治理領域的融合應用,充分利用視頻大數據偵測感知、智能關聯、深度研判等功能,加快打造城市管理精準感知網絡,采集、匯聚超高清視頻數據,構建智能化政務服務體系,建設集監測、管理、服務為一體的城市治理體系,提升政務服務、應急指揮調度、公共安全、協同治理水平,實現城市治理智能化升級。
專欄6:5G+智慧治理工程
5G+智慧政務。加強政務服務大廳等重點區域5G網絡覆蓋,推動建設5G+智慧政務服務體驗區,為群眾提供在線申報、預約辦事、網上行政審批等快速便捷的在線服務。加快保定市智慧城市(二期)智慧政務項目實施,推進政務數據資源整合與共享交換,提高政務服務便捷化、智能化水平。
5G+智慧城市管理。基于5G高速率、大連接、低時延特征,加強對給排水、電力、燃氣等城市管線的實時監測、可視化管理,推進智能建造、智能工地等創新應用,提升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效能。
5G+智慧安防。全面推動5G網絡環境下4K/8K超高清視頻在視頻安防監控方面的普及和應用,積極接入省公安廳即將搭建的公共安全視頻圖像智能應用平臺,實現對全市人、車、物綜合特征快速感知和風險預警,提升各類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效率和應對能力。推進5G智能終端應用,構建5G網絡環境下的移動警務系統,探索使用無人機、機器人協助巡檢,實現安防巡檢精準判斷與高效執法。推進智慧小區5G+智能小區前端建設,依托5G網絡構建智慧平安社區平臺,實時快捷地將平臺存儲的前端視頻、圖像等結構化數據,推送到上級公共安全視頻圖像智能應用平臺,加強基層社區治理和社區便民惠民服務。
5G+智慧環保。加快保定市5G網絡高密度部署,結合大數據、4K/8K超高清視頻等技術,通過無人機等智能終端,對空氣質量數據、水質數據進行實時采集與回傳,打造精準全面的環境監測與預警平臺。基于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加強對重點污染源的視頻監控與風險預測預警。
5G+智慧救援。積極對接使用省應急管理信息化平臺,實現音視頻、位置及現場感知數據匯聚和開發應用,提供智能決策參考。建設基于5G的應急救援綜合指揮平臺,通過單兵、車載、無人機等終端設備,構建應急救援智能化指揮調度體系,提高對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的應急指揮與協同處理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主動對接京津、雄安新區,積極融入和推進京津冀5G協同發展。充分發揮市“大智移云”領導小組及辦公室作用,統籌推進全市5G網絡建設、產業發展和應用示范,協調解決5G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強化市區聯動,各相關部門、各縣(市、區)結合實際完善5G發展協調機制,推進各項工作落實。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積極爭取國家、省級各類專項資金及基金,大力支持5G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技術改造、融合示范應用等。對新落地的國內外知名5G領域企業、產業化項目按照“一企一策”、“一項一議”原則依法依規給予支持,對新認定的5G領域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給予獎勵。支持通信網開展直供電改造,支持基礎電信企業、鐵塔運營企業與發電企業開展直接交易,降低5G通信網建設運營成本。鼓勵各縣市區統籌優化財政資金,結合實際出臺支持5G發展相關政策,加快引進和培育一批5G項目。
(三)開展應用示范推廣
統籌布局,選取重點行業、典型企業,分階段、分層次開展行業試點示范工作。重點圍繞智慧安防、超高清視頻、智慧交通、智慧文旅等應用場景,建設5G通信網,推進5G應用試驗和示范。加強區域試點示范項目評價與考核,確保試點示范引領帶動作用發揮。
(四)加強開放交流合作
進一步加強與京津地區的戰略合作,充分對接北京、天津的創新資源,加快推進一批5G科研成果在保定落地轉化。加強與雄安新區的聯動發展,共同構建5G產業生態體系,推進5G協同發展。深入實施深保區域經濟合作,積極承接深圳產業轉移。積極參與支撐好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加強區域品牌推介宣傳,促進市內5G企業對外合作交流。積極組織和參與國內外5G技術論壇、大賽、展覽等活動,聚集創新資源,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五)強化網絡信息安全保障
建立健全規范高效的5G網絡安全監測預警機制,提高綜合保障能力。加強5G網絡基礎設施安全的整體布局、頂層設計和綜合防控能力建設,依法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強化5G應用場景的安全規劃,推動相關廠商和機構參與制定智能制造、智能車聯網、智慧交通等應用領域國際和國家級的5G安全標準制訂。支持企業發展攻擊防護、漏洞挖掘、入侵發現、態勢感知、可信芯片等5G安全產品,同時加強在基站側、終端側的國產化替代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