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積水、大雨內澇的問題,多年來一直困擾著濟南城市發展和市民生活。作為山東省內唯一入選第一批16個國家海綿建設試點的城市,“雨天看海”的現象正在從濟南消失,過多的降雨被鋼筋鐵骨打造的濟南成功“吸”進了“肚子”里,并透過地下滲漏帶匯水成泉。海綿小區、海綿路、海綿河道、海綿公園……遍布的“海綿元素”正將濟南打造成一座全新的生態泉城。
“眾所周知,濟南是著名的泉城。總面積約39平方公里的海綿城市試點區位于大明湖興隆區域,是眾多泉眼等水系的源頭。區域內分布多個滲漏帶,是滲漏補給地下水、保證下游泉水常年噴涌不斷的重要地區,建設海綿城市優勢明顯。”參與東、西部兩大片區海綿城市投資PPP項目建設的中建八局投資公司濟南海綿城市項目運營總經理劉浩東介紹說,“東西部兩大片區項目是濟南市有效緩解城市洪澇災害、泉水利用不足、雨污水混流三大問題,實現雨水資源化、泉水資源化、污水資源化的重點項目,對提高城市防洪排澇減災能力,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生態美麗泉城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目前東、西部兩大片區項目已經竣工,進入運營維護階段。東、西部兩大片區項目主要建設內容為片區內道路、水系等,其中東部片區大辛河是主要城市綠道,是濟南城市水循環主要載體之一;西部片區雨水泵站改造提高雨水泵站排水能力至三十年一遇標準;興濟河生態治理是濟南市海綿城市建設治理重要的惠民工程。
按照目標,到2020年,濟南市區內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70%,實現城市在下雨時吸水,在干旱時吐水。通過地下水模型模擬,海綿城市建設提升趵突泉水位回升明顯;經實際監測,濟南市地下水位回升明顯,且工程改造對泉水水質無不利影響。
“本項目自進入運營以來,完成了全年績效考核工作且成績優異,贏得了相關各方的認可。”劉浩東告訴記者,項目在運營維護過程中,在濟南市國家衛生城市復審、水環境質量考核、臺風“利奇馬”搶險等關鍵時期,積極配合政府各項工作。面對運維任務重、時間緊、周邊環境復雜等不利因素,項目公司迎難而上、發揮“令行禁止,使命必達”的鐵軍精神,最終以高分通過了國家衛生城市復審、水環境質量考核,確保杜絕安全生產事故目標的實現,順利完成各項運營任務。
值得關注的是,濟南市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項目中投資PPP項目占65%,為生態泉城建設注入大量“資金活水”。投資PPP項目經整合劃分為興濟河流域、玉繡河流域、東部片區和西部片區四個4個匯水分區項目,總投資約53億元。(通訊員 李金河 張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