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厝站完成封頂不過一年多時間,而該地鐵2號線完成竣工驗收通過也不過才一月有余。一個新建成還尚未開通的地鐵線,站口路面就出現塌陷事故,值得一查到底。
▲廈門坍塌點系兩地鐵線路交匯處附近 其中一條上月剛通過驗收。新京報我們視頻截圖
不久前廣州11號地鐵線施工區域出現地面塌陷的余波未了,廈門地鐵一路口路面又出現塌陷,地陷事故接踵而至。
據新京報報道,12月12日晚9時52分,廈門呂厝路口出現路面塌陷。塌陷面積約500平方米,途經現場兩部轎車陷入。經廈門市應急管理局初步確認,此次路面塌陷區域是廈門地鐵二號線配套施工區域,初步判斷系水管破裂,沖刷地下泥土導致,無人員被困,消防等正在處理,具體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
從視頻來看,原本平靜的路面瞬間塌陷,過往車輛根本沒有反應時間就陷入坑中;黃色的污水就在地鐵站內橫流,有地鐵列車上演“水中游”;地鐵1號線受泥水倒灌影響,7部無障礙電梯和手扶梯被淹。這樣一幕,堪稱“驚魂”;這樣的視覺沖擊,也讓人愕然。
好在,此次塌陷事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這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但是地鐵路口路面塌陷,具體原因是什么,背后是否有“人禍”因素存在,這些問題無疑還需要當地進一步調查確認。
公開資料顯示,塌陷地點為地鐵2號線附近施工路面,該站為換乘站。該站于2018年4月9日通過基坑開挖條件驗收,2018年9月5日完成基坑土方開挖,主體結構自2018年7月18日開始,至2018年11月12日順利完成封頂。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新京報調查顯示,2號線尚未開通,于11月初竣工驗收通過。在竣工驗收會上,多部門組成的竣工驗收委員會一致認為,廈門地鐵2號線工程達到設計文件及標準要求,滿足城市軌道交通初期運營的要求,驗收通過。
也就是說,呂厝站完成封頂不過一年多時間,而該地鐵2號線完成竣工驗收通過也不過才一月有余。那么,為何剛通過驗收就出事故?況且,從以往的案例來看,防止水管破裂造成隱患,也是維護地鐵安全的重中之重,而此次水管破裂是因質量問題,還是其他問題?這些都是繞不過的問題。
一個新建成還尚未開通的地鐵線,站口路面就出現塌陷事故,這給當地民眾安全感造成的沖擊可想而知。因此,該站從施工到驗收,這些技術操作過程中,是否留下了安全隱患,成為如今塌陷事故的伏筆,這也需要用縝密的事故調查,給公眾以回應。
應該看到,由于地鐵施工,導致城市道路塌陷,類似的事故早已不鮮見。就在7月初,青島地鐵1號勝利橋站施工圍擋處發生塌陷,形成約一百平方米的大坑。此外,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也出現過因地鐵建設導致的道路塌陷事故。
而在這些事故的教訓不可謂不沉重,也都共同指向了在攸關民眾安全的公共工程中,一切安全問題都應該做到未雨綢繆,從規劃到設計、從施工到驗收,每一步都容不得半點放松。要知道,任何公共工程的建造,都必須建立在安全的基石之上,只有這樣民眾才能安心,也更有安全感。
回到此次事故,具體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但是在調查事故具體原因之外,也應該對這條尚未開通的地鐵線路全面排查、重新評估,如果還存有潛在的隱患,也應該認真解決,避免事故再次發生,也讓民眾安心。畢竟,對于民眾來說,地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出行時也能擁有安全感,而不是出行途中“自求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