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是否平整?排水管網是否暢通?橋梁是否牢固安全?這些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市政設施,直接影響到市民生活的幸福感,更關系著市民的人身安全。
今天上午,江干區開展“六大行動”專項整治工作總結大會,對排水管網“清道夫”專項整治、人行道“水老鼠”專項整治、示范道路養護行動、橋梁安全隱患排查、道路“美顏”行動、城市“紐扣”--井蓋專項整治等進行總結。另外,還邀請市民現場參觀了景曇路、新塘路、鳳起東路二號港橋三處地點,整治工作做得好不好,居民說了算。
據統計,江干區內現有343條道路、216座橋梁、600多公里雨污水管道。今年5月,區城市管理局啟動平安市政“六大行動”,對全區管網淤積、人行道“水老鼠”、道路破損、橋梁安全隱患、井蓋安全防護網缺失、破損等市政設施的“老毛病”進行全方位摸排并加以整治,目前各項工作已全部完成。
在景曇路的鳳起東路至秋濤北路一弄段,約200米的路面經過“美顏”后煥然一新。該段工期持續45天,考慮到周邊就是四季青小學,施工時間主要集中在暑假,期間共翻建人行道1400多平方米,更換雨污水管道23套,配套產權井提升35座。
值得一提的是,23個老舊窨井蓋全部換成了新型自調式防沉降井蓋。區城管局綜合監管中心市政排水監管科科長候將泉告訴記者,以前的井蓋因為車子碾壓,容易松動并發出噪音,還會造成井蓋周邊路面破損。“新的井蓋會隨著周圍路面起伏升降,大大減少對路面的損傷,今后還會在全區繼續推廣使用新型井蓋。”
市民代表沈先生說,小孫女就在附近的四季青小學上學,這條路是每天接送孩子的必經之路,原先路面坑洞、開裂的地方不少,路上灰塵也多。現在經過道路“美顏”行動后,路面變得整潔了,車輛行駛過程中的噪音和揚塵也大大減少,道路兩邊的環境也有了明顯提升。
除了硬件設施提升,還有數字化巡查。在新塘路,市政工作人員在日常巡查中,通過APP實時了解上報問題、人員定位和巡查軌跡等信息,為養護科室提供基礎數據。此外,該路段在“六大行動”專項整治過程中,采用非開挖修復工藝對管道進行修復,縮短工期,最大限度減少對交通的影響。
提到橋梁,市民最關心的就是安全問題。當天,市民代表們來到鳳起東路二號港橋,這座橋已投入使用5年,位于城市中心,周圍分布著運新花苑、三堡東苑等多個住宅小區,小區內居住的人口多,晚上來河邊散步的市民不少。
“六大行動”通過橋梁安全隱患排查,對橋梁與地面接觸的伸縮縫進行了清理,同時修復破損欄桿和破損松動的道板。區城管局市政部門介紹,按照要求,一般每隔3年會對橋梁上下進行一次全面檢查,路面、欄桿破損等相對較小的問題由市政部門工作人員解決,如果發現重大隱患,則請第三方專業維修團隊進行維修。
家住鳳起東路二號港橋附近的市民王女士表示:“首先是確保安全,這次橋梁整治后,橋面看起來也更加美觀,以后附近小區的居民出來散步,心情也暢快了許多。”
據介紹,截止目前全區人行道翻建1400余平方米,“清道夫”行動清淤4000多噸,“美顏”行動修復車行道40000多平方米,2000多件問題井蓋全部整改完畢,152處橋梁問題得到整改。如今,人和車在江干區路面經過時會發現,“水老鼠”不見了,雨天路面積水沒有了,車子開過去也不再磕磕絆絆。 (見習記者 陳培 通訊員 馬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