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雨就“看海”,這是不少城市近年來面臨的困境,而珠海斗門區瞄準海綿城市建設發力,避免城市內澇、水浸等問題。這原本是件好事,但近一年來家住白藤泰和苑小區的居民卻有苦難言,原本作為海綿城市試點改造的小區,開挖后停工近一年,造成小區污水橫流、坑坑洼洼,一到晚上小區漆黑一片,居民出行極為不便。與此同時,小區周邊的白藤二、三、四路的海綿城市改造同樣停工,成了“半拉子”工程。
改造試點小區
道路挖爛再無下文
一場大雨過后,位于珠海斗門區白藤街道辦的泰和苑小區,內部道路現了“原形”,遍地坑坑洼洼、污水橫流,行人避走道路中間,只能從兩側綠化帶穿行。
從提出海綿城市試點改造,到進場施工,再到開挖后近一年未復工,家住泰和苑小區的居民經歷了從起初的興奮到無奈的心理歷程。“我們是老舊小區,原本看到海綿城市改造宣傳的好處,也是很支持的,但是沒想到工程做著做著就‘爛尾了’,好好的道路挖了后,有將近一年沒有動工。”居民向南都記者反映。
在泰和苑小區,南都記者看到,小區內部道路大多有開挖痕跡,開挖后并沒有給道路做硬底化,整個小區道路坑坑洼洼,連日來幾場大雨,小區道路污水橫流。
“大概從去年3月份開始進場施工,做了幾個月,把路面都開挖了,可是中途又停工了。”泰和苑小區一位物業人員介紹,泰和苑小區有數百戶居民,施工把原有的公共休閑設施、停車場、路燈都拆掉,造成小區停車場減少,晚上小區漆黑一片,居民出行極為不便。
“這就是他們的工程用料。”該物業人員指著小區一塊空地上堆著的砂石、石板等材料說。而在另一側,還可以看見被拆掉的小區公共休閑設施和道路綠化帶裸露的路燈電纜。
“小區道路停工后不久,施工人員在小區南側搞了一段幾十米的示范路,這段路建得挺好,就是沒過多久又停工了。”居民說,最早動工的道路以及建好的井蓋,現在已經出現了破損。“如果按照那段示范路建設就好了,但只建了幾十米的道路,便又草草離開。”
三條海綿城市改造道路
成了“半拉子”工程
停工的不僅僅是泰和苑小區。有居民指出,在泰和苑小區周邊,同樣納入海綿城市試點改造的白藤二、三、四路,已有近一年停工未復工,成了“半拉子”工程。
南都記者走訪白藤三路發現,該條道路兩側大多為商戶,兩側的綠化帶有一側并未完全填土,有商戶直接將垃圾丟在未填土的綠化帶上;而另一側填土的綠化帶,種植的花草沒有人長期維護,呈現衰敗景象。
“這條道路施工工期計劃是一個半月,但搞了好幾個月還沒完工,對周邊商戶影響較大。”白藤三路一家快餐店老板表示,有近一年沒有動工,停工后長期無人管理維護,導致鋪好的人行道多處被人砸開停車,車輛碾壓導致部分地磚破損。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白藤二、四路。由于未完全硬底化以及填土綠化,路燈電纜暴露、地磚破損嚴重等現象。“綠化沒有填土,看上去光禿禿的影響市容市貌,我們商戶也多次投訴過,回復是缺少綠化土壤問題。”附近多位商戶說,盼有關部門能加快改造,“停了近一年了,嚴重影響周邊店鋪經營。”
回應 為何反復停工?
公開報道顯示,斗門區斥資逾31億元推進86個海綿城市項目建設,其中PPP模式開發項目51個。而在2017年,首批結合老舊小區改造的試點小區動工建好后,250戶白藤社區藤湖苑居民住上新房,并有效避免水浸。
藤湖苑小區改造的成功,讓斗門區試點海綿城市老舊小區改造有了更足的底氣,但為何接下來的泰和苑小區卻反復停工,被指“爛尾”?是否倉促上馬技術不足?針對這些問題,珠海市斗門區海綿城市辦對此進行回應。
第一次停工因居民叫停方案
珠海市斗門區海綿城市辦有關負責人回應稱,從2018年3月起,施工人員征求了業主同意后進入泰和苑小區改造,原有的方案是新建雨水管,把現有的河流管作為污水管排入污水區,實現雨污分流。但在施工過程中發現,原有住戶私接的管道比較多且管道堵塞嚴重,新建的雨水管需要重新開挖,整個過程涉及時間長、開挖工程大,對居民的影響較大,后遭居民叫停。
“改造之前也征求過居民的意見,但當時只是一張圖紙,居民對開挖改造的感官認識沒那么直接,實際施工開挖后,居民才認識到這種大面積開挖對日常出行生活影響很大。”該負責人稱,居民叫停原有的方案后,要求對整體的設計方案進行完善,因此后續又和業委會反復多次對新方案進行溝通。
去年12月,和業委會確定新方案后,施工人員再次進場施工。“因為快到年底了,考慮臨近春節,我們先選擇小區一段路做試點,按這個標準做完后,居民還是挺滿意的。”
第二次停工因PPP模式被收緊
既然小區試點建設路段居民稱贊,為何又出現第二次停工?針對居民質疑資金不足問題,該負責人回應稱,并非存在資金不足問題,而是泰和苑小區改造原來是納入PPP模式開發項目,但是由于政策對PPP模式開發項目收緊,需要時間對項目進行調整。
“現在我們把海綿城市建設納入政府投資項目去做,上個月區政府已同意了,接下來我們計劃10月份進場施工。”該負責人稱,施工改造時間確實比較長,給居民出行造成不便,盼居民理解。
計劃分區域施工減少對居民的影響
此前,泰和苑小區就是因大面積開挖,被居民緊急叫停,那么如果10月份再次進場施工,新方案如何避免對居民影響?該負責人稱,泰和苑小區有3個出口,新方案將分三個區域逐步施工。“做完一個區域,再做另外一個區域,比如施工北區的時候,中區和南區的出口居民可以進出,這樣就可以避免一開挖整個地方都堵在里面,盡最大可能避免影響居民出行。”該負責人透露,新方案工期時間會較長,大概一個區域施工時間需要三個月。
對于居民反映的施工造成停車場減少問題,該負責人回應稱,施工完工后,保證不會減少停車位。此外,還將對現有的井蓋破損、路燈電纜等問題進行修復。
三條市政道路計劃10月份復工
同樣,作為海綿城市建設試點改造的白藤二路、三路、四路何時能復工?該負責人回應稱,造成這三條道路的海綿城市改造暫停,也是因為政策對PPP模式開發項目收緊所致。“和泰和苑小區一樣,計劃10月份進場動工,把土填回去,綠化做完善,估計一個月就能夠做完。”
多個海綿城市試點改造項目相繼停工,是否倉促上馬技術不足?該負責人回應稱,珠海作為全國海綿城市第二批試點,已經動工的有斗門、金灣、橫琴。“我們是第二批試點,已經有一些城市做過,可以借鑒經驗,技術相對是比較成熟的,不存在問題。這次居民反映的停工問題,只能說是受政策對PPP項目模式收緊的影響,后期對于海綿城市建設將以管控為主。”
該負責人還稱,白藤二路、三路、四路完工后,接下來還會按海綿城市的建設標準新建白藤七路、八路、十路。(記者 袁平峰 實習生 鐘海倫 洪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