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西安市政府關于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檢查市實施《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情況的報告研究處理情況的報告,提交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
報告顯示,2018年7月以來,我市堅決做好秦嶺違建別墅整治工作,通過開展為期三個月的違建別墅專項整治,共拆除違建別墅1185棟1528套,累計拆除面積56.39萬平方米,依法沒收9棟16套,改造后用于公用事業。收回土地4557畝,退還土地3257畝,恢復生態2672畝。通過建立地理信息平臺對3286套可留別墅實現長效監管。
西安市還扎實做好秦嶺地表水源地保護工作,秦嶺區域8個地表水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認真開展立標定界自查整改,增設界牌、宣傳警示牌、交通指示牌,有效發揮了宣傳警示作用。市級水源地的85個問題和省水源地督查組交辦的17個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治。通過建設農村污水治理示范項目已解決秦嶺生態保護區內142個村的污水排放問題,剩余235個村已全部按計劃納入到各相關區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PPP項目中,今年以來已開工建設23個村。
對秦嶺保護區農家樂開展專項整治,774戶農家樂生活污水實施了農村管網收集,149戶自建污水處理設施,對355戶違規經營的農家樂予以關停取締。為加強水資源保護,對秦嶺區域小水電站進行了全面核查和清理整治。全市已拆除水電站3座,其中周至縣2座、長安區1座。
為加強秦嶺生態植被保護力度,積極實施現有礦權退出。目前,我市礦權總數由2015年初的61個減少至目前的14個。全面實施礦山生態恢復治理。政策性關閉、歷史遺留和無主礦山的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本完成。制定秦嶺北麓退耕還林工作初步方案,逐步將25度以上坡耕地退出耕地保護指標。藍田縣聚焦秦嶺北麓荒山荒坡,利用5個綠化季,實施集中連片恢復、規模協調發展各類苗木10萬畝以上。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造林16310畝。同時加快提高監管信息化水平,通過人防和技防相結合的手段,做到秦嶺生態環境監管全域覆蓋、底數清楚。
西安市還在沿山各區縣、高新區常態化開展“亂搭亂建、亂砍亂伐、亂排亂放、亂采亂挖、亂捕亂獵”問題及其他破壞秦嶺生態環境問題巡查檢查9856次,發現“五亂”及其他破壞秦嶺生態環境行為173個,均已完成處置。(記者 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