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年初的連續陰雨,接下來,杭州又將碰上“細如牛毛飄飄灑灑”的春雨,6月份的梅雨季,7-8月的防汛抗臺季……防汛排澇無疑成了今年的關鍵詞之一。
4月15日,記者從杭州市建委了解到:今年杭州將繼續加大海綿城市建設的區域化推進力度,計劃完成海綿區域化面積30平方公里;推進在建項目“海綿化”全領域建設,開工重點項目100個、完工重點項目100個。
海綿城市建設中,采用了不少新技術。位于下沙大學城北的曉春城房產項目,在屋頂采用了種植屋面虹吸排水收集系統。
借助這套系統,當雨水滲入土壤后,經由高分子防護排(蓄)水異型片,流至虹吸排水槽。槽上安裝有透氣管,使槽內水在空隙、重力作用下匯集到出水口,并通過虹吸效應,吸入觀察井后又排入雨水收集系統內,待晴天時便能根據需要對小區內綠化植物進行澆灌,實現雨水的循環利用。
這項技術就把以往的被動排水轉變成了主動排水,解決了大型種植頂板容易積水的問題,實現了零坡度、有組織式的排水。
河道綠道
記者還了解到,去年7月正式推行的建設項目初步設計海綿城市建設模板,對在杭所有建設項目的初步設計進行了海綿技術規范,截至去年底,涉及海綿審批的項目就超過500個。
海綿設計模板的全面推行,不僅從設計環節保證了杭州全市域所有建設項目都將蘊含“海綿基因”,更從質量上對海綿設計進行了全方位把控。
杭州市海綿辦表示,今年杭州還將進一步拓展審批維度,把海綿建設納入施工圖審內容,并引入技術第三方咨詢,把控好方案設計、施工圖深化、工程實施一系列關鍵節點,為下一步海綿建設項目的竣工驗收、移交管理打下堅實基礎,積極探索建立杭州海綿城市建設從理念到方案、到施工、到驗收、到管理的全過程閉合管理體系。
此外,作為防汛排澇的重要通道之一,河道綜保工程將整治城市河道38條(含閘站1座),總長41.31公里;完工12條,長11.75公里;新增市區沿河綠道13.59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