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前海要建設國際化城市新中心。要求前海借鑒香港經驗提升城市建設和營運管理水平,建設國際一流的森林城市,突出水城共融城市特色,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智慧生態城區。
前海作為深圳市海綿城市近期建設重點區域之一,海綿城市建設具有較高的戰略定位。長期以來,前海堅持生態、活力、健康、可持續的先進城市發展理念,率先引入國際先進的低影響開發建設理念,因地制宜,從規劃層面研究具有前海特色的海綿城市建設路徑。
目前,前海正在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實施功能和環境“雙提升”工程,努力加大海綿城市建設力度,啟動環灣生態公園、桂灣公園等項目建設,加快打造“綠色、低碳、森林、智慧、水城”一體的國際化濱海生態新城。
前海特色的“雨水花園”
以水為脈構建個性城市空間、以水為魂創造活力都市生態環境。前海擁有豐富的濱海資源,“活力水城”一直是前海探索城市創新發展的關鍵要素。
“前海采用高強度、高密度、立體化開發模式,具有大街區、小地塊、密支路的規劃用地特點。正因如此,前海的海綿城市建設遵循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這個理念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轉變城市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也是提升城市建設品質、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途徑。”前海管理局規劃建設處鄒維利告訴記者。
據介紹,前海海綿城市建設“以凈為主”,其設施主要用于減少場地直接外排的徑流量以及在源頭改善水質。不同類型場地選擇海綿設施的思路與步驟大體一致,但是對于不同類型場地選擇的海綿設施類型有所不同,海綿布置因邊界條件的變化各有側重。因此,雨水花園作為利用深根的本地原生植物或非入侵性的栽培植物以滯留、過濾雨水,凈化能力的開發設施,特別適用于前海。
據了解,雨水花園包含生物滯留設施及生物滲流設施,模仿自然景觀,具有生態功能的雨水淺池。在植物選用方面,需選育深根的本地植被或其他人工培育品種。設有防滲膜或排水盲管的雨水花園主要為生物滯留設施,以調蓄、凈化雨水為主;設防滲膜及排水盲管的雨水花園為生物滲流設施,以促進滲透,處理凈化雨水為主。
前海展廳作為前海的標志性建筑之一,是綜合展示前海制度創新、產業發展、營商環境、深港合作、法治創新、人才引進及行程建設,宣傳前海改革開放政策及法治成果的重要平臺。
據介紹,前海展廳的海綿城市建設,結合實際情況,充分考慮雨水的利用及收集,在力爭維持場地開發前后水文特征不變的情況下,我們采取滲透、儲存、調節等措施促進雨水的滲、滯、蓄、凈、用、排。
此外,前海展廳的海綿城市建設措施主要先進行地形整理,利用地勢收集雨水。在臨前灣一路一側,梳理標高,與原有地形銜接,形成小型雨水滯留帶,起到雨水滯留的作用。其次是布置滲管,初步凈化雨水。在雨水滯留帶下方,布置排水滲管,在雨水下滲過程中,凈化雨水。
透水鋪裝可讓土壤涵養雨水
“前海表層為人工填土(石)層,其滲透系數數量級在10-4m/s左右,入滲性能較好,適宜建設透水鋪裝。”鄒維利介紹,“透水鋪裝將會適用于前海道路用地人行道及自行車道,公園用地內交通量較低的次級園路以及廣場、露天停車場,建筑用地內道路廣場區域。透水鋪裝的地基設計最為關鍵。因為該層的設計基于車輛載荷、土壤路基(巖土工程審查)、設計交通流量、透水鋪裝制造商的說明等。大多數透水鋪裝路面/地基設計基于20年。”
據了解,透水鋪裝可分為透水磚、透水混凝土和透水瀝青三種。前海在透水鋪裝的建設中,材料、形狀、規格及顏色上的可能組合,因地制宜設計出具有韻律與美感的創意鋪裝。
透水磚鋪裝設計上除了注重其滲水功能外,還應注重其藝術性及生態性。園林鋪裝的形式多樣,根據使用性質及空間特性而選擇不同質感、色彩、紋理和尺度的形式和鋪裝材料設計。透水混凝土鋪裝在景觀中的運用應考慮其用地屬性與景觀設計風格,前海通過對不同色彩、紋樣、尺度及工藝的處理手法,設計出與周圍環境相協調,豐富多樣的鋪裝景觀。在透水瀝青施工方面,前海根據空間特性、景觀風格和場地承重負荷,選擇色彩適宜的透水瀝青,也可通過不同顏色組合搭配,打造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具有設計特色的鋪裝形式。
以夢海大道40米綠廊為例,項目通過線性綠化帶及步行道形成豐富的景觀肌理,為該區域的人群提供多樣性的休閑綠地。“我們將這個項目結合實際情況,充分考慮雨水利用及收集,通過多種手段促進雨水的滲、滯、蓄、凈、用、排。海綿措施有透水磚鋪裝、下沉式綠地、植草溝、旱溪、植被緩沖帶及地面排水溝等多樣化雨水管理設施。”鄒維利說。
記者了解到,夢海大道40米綠廊,采用透水鋪裝,以滿足通行功能的同時加速雨水滲透,并且該工程還設置了條狀旱溪,在滿足造景需求也兼顧土壤涵養雨水的要求。
人工濕地營造水岸景觀空間
“人工濕地作為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項目,長期以來主要用于改善水質。由于人工濕地對空間要求較大,前海作為濱海水城,適合在有條件的臨水公共綠地區域建造。”鄒維利表示。
據介紹,人工濕地屬于雨水管理的人工濕地系統,徑流水量就存儲在濕地設施中,并將在這進行處理。一般設置在場地低洼處和雨水徑流積水區的末端,前海的人工濕地將結合景觀功能布局及水景營造的設計要求進行細節設計。
在形態設計上,以自然系化的形態格局進行設計。“我們充分考慮雨水濕地的駁岸、水流形態、淺水區與深水區的交替,讓這種地形設置生物多樣性發展,為其提供了繁衍的適宜環境。”鄒維利說。
在水岸空間設計上,針對不同的岸邊環境,前海采取相應的水岸空間處理方式,用自然化的手段去對雨水濕地的岸邊環境進行生態化處理,建立一個水與岸自然過渡區域,并在適宜的地方設置公眾游憩空間或親水性景觀平臺。營造出自然野趣的水岸景觀空間。此外,在藝術小品及構筑物的設置中,前海人工濕地將自然與環境相融合,在提升景觀空間品質的同時考慮人性化設施布置。
前海桂灣公園毗鄰前海桂灣,是一座“一槽兩灘兩岸”的公園,自東向西呈帶狀分布,水體約占1/4,綠化率達74.52%。結合地形構造,該工程采用海綿城市提升措施,包括透水鋪裝、植草溝、碎石溝、下沉式綠地、雨水花園、生態樹池、濕地和雨水調蓄池等,以實現對雨水量的控制和對雨水的凈化。
據介紹,前海“海綿城市”理念旨在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功能的海綿城市,充分利用雨水的“滲、蓄、滯、凈、用、排”,基本原則是規劃引領、生態優先、安全為重、因地制宜、統籌建設。(記者 張智偉 通訊員 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