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濱臨姚江,地勢低平,河網密布,水體流動性差,自凈能力不足,面積30.95平方公里,安排了8大類161項海綿城市建設相關工程,截至2018年12月底,試點區在建項目63個,已完工86個項目,完工面積23平方公里,占試點區面積74%。
我市的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取得了哪些成就,給我市帶來了哪些變化?市海綿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海綿城市試點工作開展兩年多以來,已逐步顯示出建設成效,河道水質有所改善,小區、道路內澇得到了緩解,市民生活環境也變好了。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帶來了四大顯著變化:首先,試點區的整體水質有所提升,試點區內劣V類水質斷面由2015年的60%下降至2017年、2018年的10%。”
“其次,試點區內澇有效緩解。試點前,慈城古城、裘市村、機場路東多個老舊小區存在內澇積水現象。遭遇50年一遇暴雨時,慈城古城積水可達60厘米以上,老舊小區內積水深度可達40厘米以上,裘市村積水可達25厘米以上。通過海綿化改造,試點區內澇積水大大緩解,已使約1.5萬居民受益。”
再次,海綿化改造,讓試點區的生態品質明顯改善。通過對雙古渡公園、新三江口公園、謝家濱江公園、姚江啟動段濱江公園等一批高品質濱江景觀公園提升,面積超過43.69萬平方米,城市居民休閑游憩空間大幅增加,城市變得更加生態宜居。試點區新增慈城新城生態區的人工濕地和濕塘、姚江保留區田園濕地、市委黨校的鏡湖等水面6.72公頃;新增城市綠地45.8公頃,形成了藍綠交織的雨洪蓄滯體系。
此外,試點區海綿化改造讓居民的獲得感逐步增強。試點區中的天水謝家片區6平方公里,涉及老舊小區19個,通過開展老小區“海綿+”綜合整治,結合雨污分流、環境整治提升、停車位改造等,累計改造生態停車位2520個,新增生態停車位430余個,近5萬社區居民直接受益。改造后,小區經受住安比、云雀等幾輪臺風暴雨考驗,海綿建設成效顯著,獲居民點贊。
雙古渡公園
海綿城市建設有哪些經驗可分享?
慈城新城引入澳大利亞“水敏感”城市的建設理念,并結合慈城古城“半街半水”雙棋盤路網格局,于2009年基本建成。但開發過程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建設管控不到位,生態基礎設施缺乏有效的養護與管理,土壤固結、滲水能力下降、附屬設施受損等現象。在寧波海綿城市試點區建設的背景下,慈城新城以“目標”為導向,市海綿辦對慈城新城進行了一期和二期的海綿化改造提升。通過海綿化提升改造,有效降低了熱島效應,改善了水環境,提高了防洪排澇能力,提升了新城居住品質。
慈城新區片區的海綿化改造,有哪些經驗可以分享?市海綿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首先,慈城新片區的海綿化改造注重規劃引領,通過合理的總體規劃和“滲、滯、蓄、凈、用、排”等技術手段的綜合應用,打造源頭—過程—末端的全過程雨水控制系統。
其次,因地制宜,修復與建設同步開展。慈城新城自開發建設以來,該區域建成后的養管不到位,致使部分設施系統功能難以正常發揮,海綿城市的建設,對破損設施進行修復及擴容;同時,對未建設地塊積極融入海綿城市理念,修復與建設同步開展。
第三,灰綠結合,有效改善水環境質量。通過生物滯留設施—生態河道—湖泊等構建的生態排水系統,對雨水進行有效處理,減少雨水帶來的污染。經過三層滲濾過濾后的雨水,匯入雨水主管,最終匯入中心湖,再通過中心湖濕地的水生植物進一步凈化處理。
第四,蓄用一體,積極探索雨水資源利用。中心湖是慈城新城的“綠肺”,通過中心湖的調蓄作用,能有效解決片區的內澇問題;地表水經人工濕地循環得到凈化,處理過的水重新分配用作綠化澆灌、道路澆灑,實現資源化利用。
慈城新區規劃綠地與廣場用地占建設用地的16.90%,植被覆蓋率高,城區熱島效應顯著低于中心城區。新區原有水面率為4.3%,經過水系梳理和人工湖開發,水面率達到10.36%,湖面魚躍鳥翔、生機盎然,為居民提供了優美的戶外空間。
同時,老城區以“問題”為導向,經過海綿化改造后,謝家片區經受住了2017、2018年多輪臺風暴雨強降雨考驗,海綿化改造效果顯著。“謝家地塊是寧波舊城海綿城市建設連片效應的集中展示區,通過對榭嘉路和寧波技師學院等海綿工程的研究和實施,提升謝家片區的水安全、水資源、水生態和水環境的問題,為全市推廣海綿城市建設提供可推廣可復制的模式。
“海綿化改造中,我市堅持問題導向,主要緩解內澇、停車緊張、景觀破損、公共設施欠缺等問題,以海綿改造為切入口,進行綜合提升。”市海綿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機場路海綿化改造
如何建立海綿化建設的長效機制?
我市下一步海綿化建設的行動計劃有哪些?據介紹,根據我市海綿城市的相關行動計劃,至2020年,中心城市建成區25%以上的面積、其他縣(市)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要求,實現70%以上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至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要求,實現70%以上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
那么,我市海綿化改造中如何建立長效機制?據介紹,我市積極探索激發基層黨組織治理功能的有效路徑,成立移動黨支部,構建“1+2+5”的和諧共建黨員聯絡小組,以“建設海綿試點城市,助力和諧幸福之城”為目標,充分發揮街道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
我市堅持規劃引領,編制了中心城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以及各區縣(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加強指標體系管控,出臺了一系列規劃管控制度文件以及規劃、設計、施工、竣工、驗收等技術標準導則,為我市海綿城市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時,為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長效化、法制化,我市已開展了《寧波市海綿城市條例》的立法調研工作。
此外,我市在海綿城市建設工作中,將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充分與老舊小區綜合整治、綠道建設、城市更新、五水共治、城市主干道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等多項專項行動相結合,真正將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的落實到城市發展中,讓市民共享海綿城市建設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