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城關區瑞德大道甘肅中醫藥大學大門以北150米處突然塌陷,造成1名行人受傷。記者從市建設局獲悉,目前受傷人員生命體征平穩,無生命危險。11月12日凌晨2時,該路段恢復通行,塌陷的原因正在調查。
11月11日17時47分許,我市城關區瑞德大道西側,甘肅中醫藥大學大門以北150米處人行道突然塌陷,塌坑長約3.5米、寬約3米、深約3米,通過附近監控視頻顯示1人掉入塌陷處。塌坑范圍內有南北向3束弱電管線,無燃氣、給水、排水等其他管線。
事件發生后,我市第一時間開展了傷者救助、現場處置等工作。1名傷者當即送往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檢查治療,并專派2人24小時陪護,經醫院檢查,傷者3根肋骨骨裂,生命體征平穩,無生命危險,目前正在進行后續治療。當晚,對塌坑圍擋隔離后,用約50多立方的混凝土、砂石料混合攪拌后進行回填、夯實,表層澆筑厚約20多厘米的細石混凝土,并通過預埋注漿管二次灌注水泥攪拌漿,面層鋪筑人行道磚,11月12日凌晨約2時,現場處置完畢,恢復正常通行。發生塌陷的原因正在調查。
近年來,針對我市道路塌陷事件,2016年市建設部門委托相關機構專門進行調查分析,引發道路塌陷的誘因有:市區土質主要為自重式濕陷性黃土,土質結構疏松、孔隙發育,易于形成陷穴和空洞;部分地下管網老化,存在跑冒滴漏現象,對地下土質結構沖刷形成空洞;各類工程對地下土質結構、地下水文等造成擾動等。
針對這一“城市病”,近年來我市積極采取預防措施:
一是運用技術手段加強探測,購置2臺三維探地雷達,對城區主次干道進行常態化探測,對重點區域(人流密集場所等)進行動態化探測,對已出現沉降的道路及周邊重點探測,通過分析后對可能存在的隱患點進行排查和處理。截至目前,共探測道路338條(處),發現疑似地下空洞76處,開挖后確認37處并及時進行了處置;
二是通過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聘請專業道路探測公司對城市主要道路進行探測分析,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正在建立蘭州道路安全預警地理信息系統;
三是建立市政網格化巡查機制,安排巡查人員進行日常巡查,及時發現和處置異常情況。受現有設備技術手段的制約,小街巷和部分人行道尚未做到全覆蓋探測。
在全力做好傷者治療的同時,針對多發的塌陷事件,市政府將進一步吸取教訓,同時已專門部署開展相關工作措施:
一是聘請專家和專業機構,進一步做好道路塌陷多發原因的分析研判,同時增加專業設備,加大探測頻次和密度,對主次干道、小街巷、人行道等全覆蓋探測、排查;
二是聯系國內一流的專業研究單位,積極尋求最新的技術手段,彌補現有設備技術手段的短板,提高監測分析水平,增強探測、排查的成效;
三是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對各類施工嚴格審核管理,督促制定科學的施工方案,落實安全管理制度,全力監測工程對地質結構的擾動,同時對新建、在建道路強化過程管控、質量管控和責任追溯制度,防止造成新的隱患;
四是進一步加強地下管線巡護,通過預警監控、技術分析等多種手段全面排查涉水管線,及時消除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