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線“鋪了挖、挖了鋪”令人頭疼,如何治療這一“頑疾”?《惠州市惠城中心區地下管線綜合規劃》(草案)(以下簡稱《規劃》草案)日前向公眾征求意見,擬在摸查和分析惠州市中心區現狀管線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制定優化改進方案,并明確日后市政管線規劃、建設及管理的方向。
建設中的市區金龍大道地下綜合管廊,該管廊建成后將極大方便了各類市政設施的維護和檢修,可避免因增設、維修各類管線而進行道路施工開挖,有效杜絕“拉鏈馬路”現象。
充分合理預留管線位置
“城市地下管線是市政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的‘生命線’和‘血脈’。城市建設發展越快,對地下管線的依賴性也越強。”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為了增強城市整體性、系統性、生長性,不斷提升城市承載力、宜居性、包容度,該局組織開展惠城中心區地下管線綜合規劃。
他介紹說,該《規劃》草案落實了國家和省的要求,在摸查和分析惠州市中心區現狀管線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制定了優化改進方案,明確了日后市政管線規劃、建設及管理的方向,以加強惠州市中心區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保障城市安全運行、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
規劃范圍為惠城中心區,總面積約210平方公里,規劃年限為2016~2035年。“我們希望通過規劃,充分、合理利用場地平面和豎向空間,來預留管線位置,保證管線敷設空間能滿足一定時期的使用需求,同時預留發展空間!痹撠撠熑苏f,實現地下管線的規范建設管理,必須從“規劃管理、建設管理、動態資源共享更新”三個方面著手。此次規劃提出管理辦法,為管線實現有效管理提供基礎條件。
梳理管線敷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此次《規劃》草案主要內容包括各專業系統分析、管線敷設的現狀分析、新建管線及管線改造規劃、主干管線廊道控制規劃、重要節點的管線綜合規劃,以及市政管線管理辦法六個部分。
記者了解到,《規劃》草案對惠城中心區的各類管線現狀進行梳理分析,再根據多個專項規劃,與相應專業部門進行多次對接,整理出惠城中心區各專業的主干管線及設施布局。
“目前,惠城中心區已建成給水、排水(雨水、污水)、燃氣、供電、路燈、交通監控、有線電視以及各類通信管線,自2002年《惠州市區管線工程規劃建設管理規定》實施后,惠州市多種地下管線是有規則地進行規劃建設!
該負責人說,根據對惠城中心區17個片區、155個路段管線橫斷面的整理,目前管線敷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主要是:管線建設時序不一;通信管線未實現共建共享;管線建設間距未嚴格按照規范要求實施;控規管線綜合規劃與現狀管線銜接存在困難等。
新建管線必須結合綜合管廊專項規劃
根據惠城中心區現狀管線敷設的存在問題分析,《規劃》草案提出了后續管線規劃的原則。
其中,新建管線必須結合綜合管廊專項規劃,遠期布置有綜合管廊的道路,且凡已在管廊中預留管線位置的,不再另行安排管廊以外的管線位置。同時,根據給水、燃氣、排水、電力、通信等多個專項規劃,核對市政主干管線所在道路的管線斷面,為主干管預留敷設位置。當新建管線僅為供電線路,則單獨預留廊道。
針對管線改造,《規劃》草案提出,對于不滿足規劃最小安全間距要求的管線,近期可保留原位,遠期結合道路或管線改造,遷移管線。多種管線均需要改造時,按先改造埋深較淺的,以及管徑較小的順序進行。遠期結合道路或管線改造,新建通信線路應共建共享,減小通信管線平面占地空間。
對于高壓走廊,大型原水、凈水輸配水管渠通道,高壓燃氣管,以及區域性主干管等,需要規劃先行,控制管道位置及預留安全距離。比如,惠州市中心區供水主干管,沿北環大道、三環北路、三環南路、三環東路、惠州大道、麥地路、金山大道、惠澳大道、新聯路等敷設,《規劃》草案對新建供水主干管預留了管位。
重要節點管線敷設各有不同
《規劃》草案也對重要節點的管線敷設方式提出了建議。
主干道與主干道的節點,以惠民大道與三環北路的平交口為例,三環北路現狀敷設有雨水管、污水管,惠民大道除了雨水管、污水管以外,還有通信、電力、燃氣、給水等管道。規劃采用立交橋形式建設,新增的給水、電力、通信等管道建議使用直埋或沿立交橋敷設。
快速路與主干道的節點,以北環大道與惠州大道交叉口為例,該節點現狀未建設成,只有惠州大道已建,北環大道近期建設干線綜合管廊,管廊內規劃有規劃電力管、規劃通信管、高壓燃氣管、給水管以及污水管,北環大道管線大部分沿管廊內部敷設。規劃道路采用立交形式建設,新增的管道建議使用直埋或沿立交橋敷設。
惠城區主要河流是東江及西枝江,兩河均為通航河道。以規劃跨江大橋為例,該橋將跨越東江,目前未建設。規劃新增管線有電力、電信、燃氣及給水!兑巹潯凡莅柑岢,建議管線隨橋敷設,道路、橋梁及管線專業應協調,統一考慮過河方式,為下階段工程建設提供指導,優化各專業工程設計,便于日后工程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