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開展海綿城市試點工作后,即將迎來考核驗收。經過3年多的建設,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深入人心。海綿城市帶來的變化,也正在悄然影響著我們生活。然而對于海綿城市,人們仍然有不少疑問:海綿城市建設南北為什么不同?海綿城市建設到底貴不貴?經改造后雨季路面為什么仍積水?海綿城市建設帶來了哪些成效?
對此,記者進行了深入了解。
海綿城市建設南北為什么不同?
“在全國首批16個試點城市中,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和技術手段是不盡相同的。”市海綿城市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介紹,尤其是南北城市,差異較大,因此在海綿城市建設中,必須結合城市的特點來開展。嘉興是典型的平原河網城市,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既然不像北方那樣缺水,為什么還要建設海綿城市呢?
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嘉興市積累下來的生態環境問題日益顯現。其中,水環境質量整體較差是目前嘉興市面臨的主要問題。水環境質量較差也對嘉興的飲用水安全帶來嚴重影響,嘉興的水源均為當地地表水,自來水廠面臨無好水可取的局面,成為水質型缺水的城市。
同時,嘉興市地處杭嘉湖平原下游,在應對洪澇災害時,中心城區建立了大包圍城市防洪工程,通過閘站調控后,內河水位得到有效控制,現狀排水防澇問題并不突出,內澇風險點數量占比較低,主要集中在環城河以內的老城區。
嘉興海綿城市建設的初衷,是希望通過海綿城市建設,提升城市環境,恢復水鄉風貌,促進城市持續、長久、健康地建設和發展。因此,嘉興海綿城市建設緊緊圍繞“凈”字做文章,大力削減入河污水量,從而改善水環境和水生態,緩解城市生態環境問題,建設江南水鄉新典范。
海綿城市建設到底貴不貴?
據了解,嘉興海綿城市試點區面積為18.44平方公里,建設工程涉及住宅小區改造、公共建筑改造、公園綠地改造、市政道路改造等十大類,共計116個工程項目,規劃總投資額51.09億元。
看到這樣的數據,不禁產生一個疑問,海綿城市建設會不會很貴?嘉興市規劃院海綿城市研究(評估)中心主任王賢萍說,這也是不少人對她提出的疑問。作為嘉興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全程參與者,她用嘉興兩個海綿城市項目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比如,范蠡湖實驗初中位于嘉興的城中片合流制區域。改造前由于學校有生活污水直排范蠡湖,雨水面源污染未加以控制,湖水自身又未和外界連通,自凈能力差,湖水存在黑臭現象。
海綿城市改造結合了學校的基礎設施和景觀提升的同時,為學生開辟第二課堂,充分展示和宣傳海綿技術。工程總投資882.91萬元。項目完成后,可實現學校內部污水100%收集處理,雨水空置率達到80%,COD削減率達到40%以上。
與傳統工程投資相比,該項目海綿設施增加的投資96.3萬元,占總投資的11%!跋喈斢诿科椒矫仔略龉こ掏顿Y18.81元!蓖踬t萍說,增加的投資部分帶來的效益是每年可節約自來水量5500噸,雨水徑流中的污染可削減40%以上,水文循環得到修復,同時范蠡湖水質得到提升,建立了海綿教育基地。
中環南路是嘉興的一條城市主干道,道路紅線寬度60米,兩側各有15米寬的綠化帶,海綿城市試點區內全長3.8公里。改造前道路破損、景觀不夠豐富、積水現象明顯,是典型的道路綜合整治項目,改造總投資9923.9萬元。本次改造的內容除了傳統的道路修復、排水管網的重建之外,還采用下凹式綠地、植草淺溝、透水鋪裝、雨水花園、雨水塘等措施削減雨水排放總量,同時削減雨水污染。
同樣,與傳統工程相比,該項目海綿設施投資711.52萬元,占總投資的7.2%,每平方米折合單位面積新增工程投資20.8元。增加的投資部分換來的效益是雨水污染物削減40%以上,恢復了水文循環狀態和提高了排水能力。
不增加投資,能否獲得海綿城市建設的效果呢?王賢萍認為,可以借鑒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手法即“筑山理水”。構建地表徑流通道,利用自然力量排水,通過生態水景來凈化和調蓄雨水。
在現在的工程建設中,海綿設施如果能和現有的工程同步推進,并很好地和豎向、景觀相結合,不僅不增加投資,甚至可以降低工程投資。
經改造后雨季路面為什么仍積水?
近期,接連幾場大雨,宣告嘉興正式入梅。梅雨季來臨,降雨也在增多。在試點區域,市民看到路面積水仍會疑惑:都經過海綿城市改造了,怎么還有積水呢?
“積水這個問題應該綜合來看,造成積水的原因有很多,海綿項目有可能是路面不平造成,也有可能是管道堵塞,后期養護等等,與海綿理念并沒有關系!蓖踬t萍說。事實上,從試點情況來看,嘉興市在海綿城市試點工作中,通過海綿城市建設新建城市防洪拓展二期工程,增加防洪面積為9.43平方公里(其中試點區面積2.04平方公里),新增防洪堤線總長為8.84公里,試點區范圍實現防洪標準100年一遇。
針對試點區域內10處內澇積水點問題,嘉興在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過程中按照通過“滲”、“排”、“蓄”、“防”相結合的手段,在協調城市防洪系統的基礎上,按照“源頭減排—過程控制—系統治理”的總體思路,實現城市排水安全。2017年汛期試點區域內無明顯內澇,以以往內澇問題最為嚴重的建國南路與勤儉路交叉口為例,2017年汛期內澇點檢查井液位計監測數據始終未超過警戒線。
不過從群眾的疑問來看,“海綿體”要發揮作用,技術問題很關鍵。記者了解到,早在海綿城市試點建設之前,嘉興市基于“十二五”水專項研究成果,發布了《嘉興市城市低影響開發規劃設計導則(試行版)》、《分散式雨水控制利用系統技術導則》,該部分導則在試點初期很好指導了海綿城市工程規劃設計工作,也為后期相關技術標準奠定了寶貴的基礎。
在試點區建設過程中,結合嘉興市平原河網特征,同步在海綿城市規劃、設計、施工、驗收等各個環節進行標準制定,形成一套適用于本地區的海綿城市技術標準體系,并且在全市范圍推廣應用。
另外,嘉興市結合試點區實踐的基礎上,頒布了《嘉興市海綿城市規劃與設計導則》、《嘉興市海綿城市建設技術——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設計指導圖集》及《嘉興市河道生態治理技術導則》等適用于本地區的海綿城市規劃設計圖集、導則,并且落實到海綿城市相關新、改、擴建工程設計中;頒布了《嘉興市海綿城市建設技術——低影響開發雨水設施工程施工、驗收及養護技術導則》、《嘉興市海綿城市——低影響開發統一用表》用于指導本地區海綿城市建設效果評估驗收、運行維護。
這些圖集、導則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色,在試點區優化完善基礎上,在全市層面推廣應用,并且發布于嘉興市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委員會門戶網站。
此外,在試點過程中形成了《嘉興市海綿設施植物研究與篩選》成果,總結分析形成適用于嘉興本地區的海綿城市苗木推薦表,對海綿城市植物選擇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監測效果分析的基礎上初步形成了適用于本地的《嘉興市海綿城市建設數學模型設計方法導則》,用于指導設計單位更科學合理地進行海綿城市設計。
海綿城市建設帶來了哪些成效?
海綿城市建設帶來的成效有哪些?從3年多的試點情況來看,城市內澇基本消除、河湖環境質量得到改善、市民生活品質得到提升、老百姓獲得感增強。
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嘉興市將海綿城市建設充分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實現“海綿+”的建設理念。
在小區建設中,海綿城市建設與“老舊小區改造”協同推進,改造小區75個,改造總面積160萬平方米,受益戶數2.5萬戶,在解決了小區雨污分流、積水問題的基礎上,大大提升小區整體品質,居住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在道路改造中,與“城市道路治堵”有機結合,改造市政道路26條,總長度50公里,在解決了城市內澇的情況下,提升了道路品質及景觀功能,有效緩解了交通壓力。同時通過植物園、中央公園、環城路綠帶等公共綠地及濱水空間改造,使城市居民休閑游憩空間大幅增加,城市變得更加宜居。工程建設得到了老百姓一致好評,尤其是老舊小區方面,因此不少試點外小區,也向市海綿辦提出改造申請。
除了這些成效外,王賢萍認為海綿城市最大的成效是海綿城市理念的深入人心。從低影響開發到海綿城市,做好“水”這篇文章越來越受到肯定。
“在2015年前,雖然我們一直在做這項工作,也有一些具有成效的項目,但是技術推廣始終難度很大。”王賢萍坦言。
而現在,各個領域都開始關注海綿城市,社區里、學校路甚至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開始接觸海綿城市。政府把海綿城市工作寫進了績效考核,建設部門把海綿城市理念作為推動城市轉型發展的抓手,設計師把海綿城市相關技術作為一種設計亮點。“這些跡象都表明,海綿城市理念正在逐漸融入所有人的工作與生活。”王賢萍說。
今后,海綿城市的理念和做法將植入到我們城市建設中,水生態保護也必將結出累累碩果。(記者 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