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不積、大雨不澇、水體不黑臭” 全省海綿城市建設有序鋪開
名詞解釋
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
201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推進建設海綿城市。隨后,住建部也出臺了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2015年4月,財政部、住建部和水利部聯合發布了16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名單,我省常德市入圍。
“下雨時吸水,干旱時釋放水”,要讓城市就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暴雨等自然災害時,都具有良好的“彈性”。自海綿城市建設提出后,我省積極行動,目前全省有四城市正在進行省級海綿城市試點。在省會長沙,住建部門已經在各個建設項目的前期階段提出了海綿城市專篇設計要求,以確保2030年可實現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國家海綿城市建設的目標。
■記者 葉子君
【試點】 暴雨期間
路面未現積水
從長沙城區沿著瀟湘大道一直往北,行駛到望城區工農路段時,你會發現,這里的道路和之前看到的路面似乎有所不同。人行步道上,是粗大顆粒的瀝青路面,盡管剛淋過雨,路面只會讓人略感濕潤,不會看到有水滲出;人行道兩側,是呈緩坡的大片草坪,坡道底形成一道凹陷的草溝,每隔幾十米,草溝中就會出現一個用天然卵石圍住的井口。
這里,是湖南省海綿城市試點城市——望城的道路試點項目。來自望城區海綿辦的一位負責人介紹,人行步道上粗大顆粒的瀝青路面采用的是透水鋪裝,雨水落下時,通過透水路面滲入地下或旁邊的草坪中,當下滲超過負荷時,會經土壤及卵石過濾后進入下部埋設的盲管中,最后匯入城市管道排入一旁的雷鋒公園湖水中。
望城區海綿辦副主任李馨介紹說,今年6月暴雨期間,他們專門到現場進行了觀察測試,發現路面基本上沒有積水,初期雨水附著的大量污染物經過綠化植被和土壤的下滲吸附后,也實現了達標排入周邊河湖。
【長沙】 力爭15年
建成海綿城市典范
這只是望城區諸多海綿城市試點項目之一。在望城區二環路以北,雷鋒大道、金星大道以東,湘江以西,溈水以南的31.4平方公里濱水新城核心區,多個試點項目正在進行中。這也是長沙市建設海綿城市的一個縮影。根據2016年5月由長沙市政府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長沙將力爭用15年左右時間,建成我國中部地區特色鮮明、功效完善、產業健全的海綿城市典范。
為了保障海綿城市建設順利推進,長沙市高規格成立了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市長為小組組長。今年初,《長沙市中心城區海綿城市總體規劃大綱》通過專家審查。
【省內】 四城試點
探索可復制模式
根據省政府發布的《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到2020年,全省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要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
2016年,包括望城區在內,湖南省共確定了望城區、岳陽市、津市市和鳳凰縣為湖南首批省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要求各城市充分發揮試點示范作用,“為全省海綿城市建設探索出可復制、可推廣的建設運營管理經驗和模式”。
記者手記
城市將越來越有彈性
以往碰到暴雨時,長沙會采用雨水快排和直排的做法,通過大口徑的管道將雨水直排湘江,一旦遭遇超強暴雨,湘江上游匯水形成的洪水水位超過排口標準高度時,城市便會陷入內澇風險。應用海綿城市建設實施后,城市將像海綿一樣越來越有彈性,“小雨不積、大雨不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效應有緩解”,我們將因此而居住得越來越幸福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