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重慶市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強化措施,深入開展油氣輸送管道隱患整治攻堅戰,不僅提前完成了任務,還探索建立了油氣輸送管道安全監管常態化工作機制,保證了全市油氣輸送管道的安全運行。
巴南區:“三級四方” 聯管重處
構建油氣管道長效保護機制
巴南區針對境內現有中石化重慶—綦江成品油輸油管道1條,長32公里、經由3個鎮街,有天然氣長輸管道3條,總長147.5公里、經由13個鎮街,在完成國務院安委會掛牌的23處油氣管道安全隱患整治攻堅戰的階段性工作后,主動作為,“三級四方” 聯管重處,全力構建油氣管道常態長效保護機制。
“三級四方”(三級:區安委會、區級部門、鎮街,四方:綜合監管部門、專項監管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屬地鎮街)模式的聯管聯查聯處油氣管道保護管理機制,明確各方職能職責,及時解決油氣輸送管道與轄區村民、企業之間的矛盾糾紛問題。
抓源頭、強管控,明確企業的主體責任。針對部分管道企業對管道安全日常管護不深不細,對非法占壓管道及隨意開挖等違法行為未能及時發現并予以有效制止,往往過分依賴政府,甚至在隱患整治上“綁架”政府的問題,區政府安委會委托區安委辦、區發改委負責督促、倒逼油氣管道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強化源頭風險管控力度。一是完善管護機制。督促各管道企業對管線詳細摸排,完善了179.5公里管網電子光盤,對管道進行高后果區識別及管道風險評價工作,將風險評價結果作為對每段管道進行風險管控措施和制定安全應急預案的增補、修訂等依據。并與區發改委和經由鎮街對接,確保三方心中有數,腦中有圖。同時,油氣管道企業落實一線巡線員,分段專人常態化巡查,做到隱患排查全覆蓋,不留死角和盲區,從而強化源頭的風險管控。二是完善應急處置機制。督促管道企業做好搶救物資、專業設施、監測施工設備、專家隊伍等應急儲備,擴大應急處置的范圍,增加應急物資的儲備,對管道分段編制應急預案,每年開展針對性應急演練。三是完善考核機制。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的作用,由區發改委對管道企業主體責任履行情況納入每年中央、市屬在區企業安全考核,實行“一票否決”,由區政府安委會將考核結果在媒體、網絡公布,并抄告其上級公司和主管部門,從而倒逼管道企業增強管道保護工作的主動性。四是完善約談機制。針對部分油氣管道企業主體責任不落實的實際,區政府安委辦會同區發改委,按照巴南區安全生產約談制度,完善油氣管道約談機制。
嚴查處、重震懾,亮監管執法的“劍”。私搭亂建占壓是危及管道安全的“頑癥”,未批開挖市政道路是引發油氣管道泄漏、燃爆事故的“罪魁禍首”。去年以來,該區先后發生3起開挖市政道路破壞油氣管道的案件。區政府安委會聯系安監、公安和檢察等單位,亮出“行政執法+刑事司法”的利劍,對1起合法開挖,但隱患排查不到位而導致管道破壞的企業給予2.1萬元行政處罰;對1起非法開挖破壞管道,但未造成較大后果的企業給予4萬元的行政處罰;對1起非法開挖破壞管道,并逃匿現場,致使延誤搶險救援時間達7小時40分,行為特別惡劣、情節特別嚴重的企業和主要負責人分別給予20.5萬元、1.68萬元的行政處罰,對1名直接責任者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通過對3起案件的嚴肅查處和廣泛宣傳,達到了“發生一件,查處一件,震懾一片”的效果,有力維護轄區油氣管道的安全運行。
重慶輸氣作業區:切實履行主體責任
推進企地聯動保護油氣管道
重慶輸氣作業區切實履行主體責任扎實推進企地聯動保護油氣管道。通過強化企地聯動,定期通過書函、會議等方式向重慶市各級政府匯報管道安全隱患及難點工作,贏得各級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作業區管道點多線長,再加上經濟開發區多,管道安全形勢嚴峻,作業區認真分析形勢,研究政府的工作流程、工作機制和相關文件,從源頭入手,努力探索地方政府支持與合作的管道保護機制。
通過不斷摸索、創新,逐步形成了企地聯動“1234”長效機制:“1”——“1小時”突發事件處置匯報機制;“2”——管道調度機制、管道基礎數據平臺;“3”——(巡邏工、管護班、領導)三級責任傳遞機制;“4”——(市、區、鎮、村)四級聯防聯治機制,全面開啟了管道安全受控新篇章。
建立企地聯動“1234”長效機制后,地方政府積極配合。由于反應及時,處置迅速,作業區先后成功制止了多起嚴重危及管道安全的行為。
形成企地聯動“1234”長效機制后,作業區精細管理取得新成效,安全環保實現新突破,隊伍建設再上新臺階,黨建工作持續加強。重慶輸氣作業區廣大干部員工共同努力,使作業區各項工作齊頭并進,整體建設邁入了良性發展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