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的天然氣供應將有保障。
5月22日,根據中海油官網顯示,中國海油旗下的氣電集團籌建的蒙西煤制天然氣外輸管道項目,已經被確定為雄安新區的主要天然氣供應渠道,目前已經辦齊了454份政府批復的“準生證”,即將上報國家核準。這意味著中國海油首條跨省天然氣長輸管道建設方案最終敲定。
早在4月10日,在雄安新區臨時管委會主持召開的城市燃氣及長輸管道規劃協調會上,蒙西管道被確定為雄安新區主要供氣保障渠道,前期規劃向新區保供能力50萬立方米每小時,計1200萬立方米/日。
對此,國研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郭焦鋒對21世紀經濟報道分析,在包括雄安新區在內的京津冀地區天然氣管輸能力不足的情況下,蒙西煤制天然氣外輸管道項目的建設有利于提高這個區域的供氣能力,為雄安新區提供清潔能源,促進其未來的綠色發展。
目前,蒙西煤制天然氣外輸管道項目已被列入《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和沿線所在四省區市的“十三五”規劃。
管道直通雄安新區核心區域
資料顯示,蒙西煤制天然氣外輸管道項目工程包括1條干線、3條支線、1條聯絡線和5條連接管道,線路全長1279公里。該項目總投資210.6億元,其中環保投資12.6億元,占總投資的6.0%。
其中,干線起于內蒙古鄂爾多斯杭錦旗首站,止于河北黃驊市黃驊末站,設計輸氣量200億立方米/年,氣源為鄂爾多斯地區及山西大同煤制天然氣項目。
2016年5月6日,中海油蒙西煤制天然氣外輸管道項目全線路由方案獲得了沿線內蒙古、山西、河北、天津四省(區市)政府的批準。
根據蒙西煤制天然氣外輸管道項目河北聯絡辦主任王博介紹,早在2015年,河北白洋淀以北區域就幾乎停止了項目審批。2015年末和2016年初,蒙西管道項目組分別向保定市和河北省國土資源廳出具了承諾書,承諾若管線影響保定重大規劃落地,或路由與將來的新規劃區存在沖突,將在下階段按照新區規劃進行局部調整,滿足新區規劃要求。
最終,保定市和河北省國土資源廳先后破格出具了路由方案批文和《項目選址意見書》,蒙西管道路由得以穿過現在的雄安新區。
2017年4月5日,該項目獲得了環保部的環評批復;4月25日,該項目獲得國土部的用地預審批復。
根據蒙西煤制天然氣外輸管道項目總經理徐桂龍介紹,“管道直通雄縣、容城、安新構成的新區核心區域,并設有容城分輸站和若干分輸閥室,堪稱為新區量身定做”。
優先建設京津冀段管道
根據中海油的介紹,中海油早在2016年確定了“整體核準、分段分期建設,優先建設京津冀段管道”的實施策略。
具體來說,先行打通京津冀段管道,通過建設蒙西管道天津LNG聯絡線,提前釋放天津接收站的LNG產能,形成LNG與煤制天然氣互保,以培育京津冀地區的天然氣市場。
徐桂龍介紹, “‘十二五’期間,京津冀地區不同程度出現‘氣荒’。作為能源央企,總公司正式批復了蒙西管道項目,管道不僅可用于輸送中國海油自產煤制天然氣和進口LNG,也是內蒙古和山西大同地區煤制天然氣輸送到京津冀地區的‘公共通道’。”
21世紀經濟報道發現,蒙西煤制天然氣外輸管道工程屬于中海油煤基清潔能源“北線計劃”項目的一部分,該“北線計劃”還包括中海油山西大同低變質煙煤清潔利用示范項目(40億方煤制天然氣)、中海油鄂爾多斯40億標方/年煤制天然氣項目。
目前,山西大同項目在2016年3月4日已獲環保部的環評批復,鄂爾多斯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暫未批復。因此,這兩個“氣源項目”都處于待建階段。
對此,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21世紀經濟報道分析,目前煤價比較高,煤制天然氣的成本比較高,導致項目本身營利性很差,所以很多已經建好的煤制天然氣項目處于停產階段。中海油這兩個煤制天然氣項目的前景取決于其煤炭成本,如果能拿到低價的煤,那么還是可以生產。
“如果這兩個項目生產在未來沒有經濟性的話,隨著油氣管道第三方準入的放開,蒙西煤制天然氣外輸管道也可以輸送其他在鄂爾多斯產氣企業的氣源。”林伯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