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管網是城市的“生命線”,一旦發生泄漏,小區立刻會出現供水不足甚至停水。7月22日9時至11時,沈陽水務集團沈河營業分公司邀請市民代表,體驗鮮為人知的崗位——自來水管道測漏員。記者也隨行采訪,全程體驗自來水查漏過程。
穿上藍色的工作服,胸前掛著測漏儀,頭戴耳機聽筒,體驗者賀朝來和帥建國哈著腰,像醫生診脈似的,將手中兩米多長的測漏棒伸進一個個上水、下水井、熱網井內,在水務集團沈河營業分公司測漏科班長季必壽的指導下,對山東廟街道興盛一小區的地下自來水管道進行檢測。“這么熱的天,家里沒水喝,誰能受得了啊,你們啥時候能找到漏點啊?”圍觀的小區居民七嘴八舌地說。
本來業務就不熟練,半個多小時后,剛查了七八個井室,賀朝來和帥建國就累得滿頭大汗。“這活真鬧心,耳朵里嗡嗡的全是轟鳴聲,也聽不出漏水聲啊?”倆人一頭霧水地問。季必壽一邊告訴他們要靜下心來,一邊解釋說:“聽漏儀的原理是把水的沖擊波變成聲納,傳到具有擴音功能的主機里。一般人沒有經過訓練,是聽不出來的。如果漏水,能聽到‘滋滋’的聲音,不漏水又是另外一種聲音,只有掌握了幾種形態的聲音,才能聽出來。”
看著季必壽和其他水務職工用鐵鉤子一個一個地掀開各種井蓋,帥建國也要試一試,可剛掀開了兩個井蓋,就累得直不起腰,他上氣不接下氣地告訴記者:“每個井蓋都有五六十斤重!”
一個半小時后,檢查到46號樓6單元樓外一個下水井時,賀朝來興奮地說:“好像聽著流水聲了!”季必壽一邊接過耳機仔細辨別,一邊觀察測漏儀屏幕,最后確認,漏點就在6單元1樓3號室內地下的自來水進戶管線。
“沈陽很多小區過去都由社會自管泵站供水,目前地下自來水管網圖紙缺失嚴重,有時查找漏點一查就是一個星期。今天真是很幸運,這么快就找到漏點。”季必壽介紹說,沈河區有2000多棟樓,大多已建成了二三十年,近三個月來,每個月查漏都達六七十件。“自來水管道測漏員沒有節假日,沒有上下班時間,即使半夜小區供水異常,也必須趕到現場,檢查漏點,以便及時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