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三年多,北海市規劃局首次建立“網絡加規劃大數據”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共享平臺,填補了北海城市規劃建設地下管線信息真空,改寫了北海市地下空間沒有信息數據的歷史,為構建智慧城市形成了重要一環。
城市地下管線是指城市范圍內供水、排水、燃氣、熱力、電力、通信、廣播電視、工業等管線及其附屬設施,是保障城市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和“生命線”,是城市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隨著北海市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問題日益突出。
一、北海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概況
城市地下管線的建設管理是市政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他們具有種類繁多、隱蔽性強、更新快、技術日趨復雜等特點。
近年來,北海地下管線規劃已經與道路規劃相結合,初步實現了信息化管理,各級管理部門非常重視,建設管理取得明顯成效。據實地調研,北海市與其他同類城市相比,地下管線建設管理在廣西區內處于先進水平。但是在城市建設飛速發展的同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問題也突顯。因地下情況不明、檔案信息缺損,相繼發生大雨內澇、路面塌陷、在施工過程中挖斷管線,造成管道爆裂,供水、供氣或通訊中斷等事件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城市運行秩序。主要原因是缺乏信息共享平臺,造成城市管線建設管理存在諸多問題。
二、北海市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情況
自2013年以來,市規劃局率先啟動了主城區的地下管線普查工作,著手開展城市地下管線探測普查和信息系統建設工作,掌握和摸清北海市地下管線現狀,加強城市地下空間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全面查明地下綜合管線的平面位置、埋深、走向、性質、規格、材質、建設時間等屬性。截至2017年2月底,北海市綜合地下管線普查和信息系統開發建設工作均已完成。普查范圍為北海市主城區、北海市廣東路以東區域、工業園區、鐵山港區及2012年后新建或改造的道路及管線,共探查探測管線點總數212758個,探測面積290余萬平方公里,探測地下管線長度約4766.2公里,繪制1:500綜合管線圖2260副,裝訂成果表271本,提交了統一標準格式的管線數據,建立了各類管線數據庫。至此,北海市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實現了市區管線綜合管理全覆蓋。
三、北海市地下管線邁入“網絡加規劃大數據”共享時代
受市規劃局委托,市城市信息中心一直致力于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和綜合地下管線信息管理系統的融合統一,將城市管理內容從地上可見延伸到地下管線網絡,實現上下一體化管理。目前,北海市地下綜合管線信息管理系統已經建立,管線普查探測數據入庫后,對已竣工片區強化數據動態管理,及時更新維護數據,以保證數據的現勢性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建立管線鋪設的統一技術平臺和標準,把北海市地下管線“網絡+規劃大數據”有效利用起來,建立起完整的共享機制,以實現信息的共享和流通,方便檢索和查詢,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將能滿足城市規劃、建設、運行和應急等工作。
隨著一批批普查數據匯總入庫,北海市將全面實現地下管線信息共享,市城市信息中心將建立完善規范的地下空間“大數據”共享運用平臺,組建一支專業隊伍管理和開發利用,使地下管線建設管理水平能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地下管線管理由此邁入“網絡加規劃大數據”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