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上平整無“補丁”,沒有一塊窨井蓋,抬頭也看不到電纜線,自來水管、供電電纜、通信電纜全部“住”在地下的“集體宿舍”內……昨天,記者探訪江寧上坊新城萬安西路綜合管廊施工現場,揭開該區首個地下綜合管廊的“面紗”。
所謂地下綜合管廊,就是為電信、電力、燃氣、供水等各類公用類管線蓋一個“集體宿舍”。去年4月,上坊新城對萬安西路進行拓寬改造,其中包括約3.5公里長的地下綜合管廊項目,沿上高路、潤麒路、天賜路形成“口”字形,總投資約1.5億元。
記者來到萬安西路的上高路—潤麒路段施工現場,發現管廊正處綠化帶下方。“我們特意把管廊設置在綠島下面,盡量減少道路上層壓力,提高管廊使用壽命。”上坊片區舊城改造管委會工程部部長何亞偉說。沿著樓梯到達地下7米處,一條隧道在眼前伸展開來,空間開闊,一輛小汽車也可以行駛。
“一般的管廊是混凝土和高強鋼筋現澆而成,而這個綜合管廊是采用現澆和預制相結合的方式,提前在廠家預制一節一節的‘集裝箱’,然后用起重機運到地下,像搭積木一樣固定在一起,再用混凝土等材料澆筑接口。”何亞偉指著墻體說,這樣不僅節約施工時間,而且墻體平整、不起泡,耐壓、耐水、耐腐蝕。整個上高路—潤麒路段管廊長475米,內徑寬3.2米,高2.9米,埋置最深處有11米,現已完成主體建設。
記者注意到,管廊兩側有自來水管道,墻體上打有不少小孔。何亞偉解釋,管道內兩側將分別安裝若干層像書架一樣的支架,上面分層擺放管網,一側大約1米寬。“以前管線都是直接埋到地下,如果管網出問題要維修,或管線容量需要擴大,就需要挖路處理,F在把所有管線放入綜合管廊,出現任何問題隨時檢修,可以避免‘馬路拉鏈’的情況。”
每隔20多米,管廊上方就有一個類似煙囪的洞口,這是通風、出風口,用來保持管廊內氧氣充足,不僅如此,管廊的頂部還將安裝消防噴淋頭和攝像頭,另一端連接中央控制室,遇到火災噴淋頭噴灑干粉,工作人員24小時監控現場,有問題第一時間修復。
“正在建設的上坊片區以現代居住和高端商貿為主要業態,將來預計有20萬居民集聚,因此綜合管廊是重要的民生工程!鄙戏黄瑓^舊城改造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預期今年完成上高路—潤麒路段的管廊建設,年內將投入使用!翱凇弊中尉C合管廊將隨道路建設同步推進,整體工程還需兩三年時間。(通訊員 尚宣 記者 周愛明 蔣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