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
暴雨來襲,地下水突然倒灌四溢;道路開挖,煤氣管道被挖斷。針對人們現實生活中的困擾,中國移動浙江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鄭杰代表建議,打造城市“智慧芯”,加快推進城市智慧管廊建設。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統籌城市地上地下建設,再開工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啟動消除城區重點易澇區段三年行動,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地下綜合管廊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設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給水、排水、熱力、燃氣等市政管線的公共隧道。2016年4月,貴安建成國內首個智慧管廊系統管理平臺;2016年12月,上海建成臨港北島西路綜合管廊,利用物聯網技術監測燃氣管道泄漏、破損等情況。
“但是,當前我國地下管線的規劃建設、管理養護、行政執法分屬不同部門,涉及水務、燃氣、電信等幾十個單位,容易出現多頭管理、權責不清的狀況。”鄭杰說,而管廊信息化發展的難題是,智慧管廊涉及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系統等多種新型技術,我國集成水平仍較低,傳統作業方式需升級換代;多部門、多種管理體系使得系統對接復雜,數據難以融合;地下管線信息屬于涉密信息,地下管線資源難以有效開發利用,等等。
鄭杰表示,作為城市運行的心臟,當前城市管廊建設的重點應是提升管道能力,加強城市管廊的集中管理和頂層設計,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安全投入。 “建議政府牽頭實施‘1+N’的基礎設施建設,‘1’是指打造全國性的智慧管廊專網,實現政府部門間的專線互通;‘N’是指推進各類可視化、智能化信息平臺建設,包括管網智能監控云平臺、管網信息地圖、智能預警和報警系統、巡檢系統、事故診斷與事故仿真模擬系統等。”鄭杰說。 記者 劉 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