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西部商報報道 對付“路塌塌” ,蘭州“放大招”了。2月22日,蘭州市政工程管理處委托招標機構對“蘭州市道路安全預警地理信息系統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二次)招標”。計劃于今年對市區內全部道路、城市廣場及橋梁進行檢測,查清路面下空洞,疏松區,路面脫空等病害,項目總投資5400萬元。
此次招標范圍為,中標單位需對本項目進行前期研究,并按照國家發改委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內容和范圍等要求,編制符合市級行政主管部門報批要求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包括為編制報告而進行的所有調研、資料收集、現場勘察、分析研究、專家咨詢和評審,協助業主進行項目評審及文件的報批及獲得批復等工作。蘭州市道路安全預警地理信息系統為,“對市區內全部道路、城市廣場及橋梁進行檢測,查清路面下空洞,疏松區,路面脫空等病害,基于三維環境,建立集數字高程模型、數字影像路網、地下管線、地下空洞、主要建構物,規劃信息,土地利用信息于一體的預警系統。”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7月開始蘭州市區已累計發生至少18起路面塌陷。頻繁的路面塌陷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蘭州市相關部門又將如何治理路面塌陷?2016年12月,蘭州市邀請省內外多名專家,邀請媒體舉行情況說明會,解答了廣大市民對于路面塌陷的種種疑問。據介紹,蘭州市區頻繁的路面塌陷,是濕陷性黃土地質條件和地下管網嚴重老化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導致的。雖然2016年蘭州市已及時通過三維地探雷達掃描了重點路段,但對于全市路橋徹底排查、根治還有距離。
蘭州市城鄉建設局向媒體介紹,已報請市政府,擬通過政府采購的方式,建立城區道路安全預警地理信息系統。利用雷達技術對市區道路全面進行地下空洞(包括路面脫空、大面積土質疏松)探測,并利用3S技術,集成高分辨率航空影像、地形數據、城市三維模型,建立基于三維環境的道路安全預警地理信息系統。項目總計探測道路800公里,測線長度6440公里,預計5個月內完成,該項目計劃分2期實施。隨著此次可行性報告招標編制的開始,該項目已全面啟動。(記者徐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