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東環大道東一巷,即原炮團路東段,正在開挖建設柳州首條地下綜合管廊。建成后,供水、供電、通信等管線,都會被收納在這個“大口袋”中,以緩解路面管線維修反復開挖的難題。昨日,記者探訪發現,該路段總長約1公里的管廊已基本建成。據了解,該道路上方還將擴寬改建,將原來六七米寬的小巷改造成50米寬的大道。
管廊進入收尾階段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東環大道東一巷民族高中路段看見,雖然還有10天就要過年,但工地上工人依然在忙碌著。
一輛鉤機迅速將泥土鏟起移到旁邊,另一輛鉤機則沿著前一輛鉤機挖開的深坑中,往溝兩旁插入鋼板進行支護。
與其他鉤機不一樣的是,插鋼管的鉤機鉤子是一個巨型大夾子。據施工單位柳州市建筑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現場負責人介紹,這些用于支護的鋼板長約9米,一根就有一噸多重。這種長臂和夾子都是經過專門設計,在廣西十分少見,施工單位也是從廣東引進的。
已支護好的深坑中,工人們在綁扎鋼筋,對管廊進行澆筑。東環大道東一巷地下綜合管廊工程,西起東環大道南段,東至西江路金雞山附近,全長約1公里。目前該管廊工程中東部已完工,就剩下西部最后一小節未完。
整個管廊采用單倉矩形斷面,標準段寬2.6米、高3米。進入管廊中,就感覺進入了一個長方體的地道。除了標準段,管廊還設置有投料口、引出口、端部井等,這些特殊的設置,要比標準段稍寬。
引出口,主要是把水電、通信等各種管線,從管廊中引出,分接到兩旁的居民區。引出口為多邊形,周邊留有眾多分線小口,整個外觀看起來就像一個碉堡。
整條管廊正好位于改造道路中央的綠化隔離帶下。管廊頂部距離綠化帶底部2.5米,綠化帶仍然可以種植花草。
線路遷改難題解決
“施工中,最大的困難就是線管太多。”該負責人稱,東環大道東一巷原來為一條六七米寬的小路,旁邊都是水南村等村民的私人房和各類小門面。道路兩旁電線、供水管道等眾多管線從地上、地下穿過。
原來老路十分狹窄,新路擴寬,原本在老路旁的電線桿,在新路上變成了路中間的電線桿。這些電線桿共有30多根,不少為高壓線,讓管廊開挖難以進行。
得知施工單位的困難,該項目業主單位以及魚峰區相關部門,經過與有關單位和個人多次溝通,終于于去年下半年將電線桿全部遷移到了新路的人行道上。電線桿遷改完成,騰出空間讓施工人員和機械大展拳腳。
在民族高中附近,管廊正中心位置,原來有一根直徑40厘米的自來水管。這條水管是周邊居民用水的主要管線。經過業主單位多次協調,最后管線由原來東西橫向管道改為南北縱向管道,臨時從已完工的管廊上方經過。
該負責人稱,這些管線都是暫時遷移改道。管廊建成之后,所有沿線管線都要集合到管廊中。
市區道路上,市民經?吹浇裉靹傂藓门潘埽魈煊珠_挖修通信電纜。道路頻繁被“開膛破肚”導致大家“行路難”。管線進入管廊后,工作人員可直接進入管廊維修,避免維修帶來的反復開挖問題。
道路將擴成六車道
因施工時間緊,工人將施工到過年前四五天才回家。該負責人稱,建筑工人每年所有的休息時間,基本都集中在過年前后,不少工地都是過了正月十五才開工。為了趕工期,該工地與正常上班族一樣,初七就開工。
春節過后一個月左右,管廊所有工作可以完成。接下來,他們將開始硬化路面,改造道路。
改造完成后,東環大道東一巷將擴寬成50米,設計為雙向六車道,兩邊還留有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道路擴建力爭在今年5月完成。
柳州原來的炮團路被分成兩段,西段變為箭盤路東一巷,東段變為東環大道東一巷。如今,除了東環大道東一巷,與之東西順接的箭盤路東一巷也在擴寬改造。改造后,也將從原來的機動車道雙向兩車道變為四車道。
這兩條路改造完成后,一條嶄新的寬敞大道將從箭盤路直通西江路柳宗元雕像附近,可大大緩解西江路的交通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