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直排污染河涌,成為當前廣州市內多數城中村的“通病”。為了解決這個“老大難”問題,廣州市白云區永平街永泰村磨溪小區主動騰出空地,在村里建設微型污水處理廠,就地處理污水。新快報記者了解到,該設備建成后至今已運行1個月,出水指標達到二級排放標準。這種對城中村治水方式的創新,未來有望全面鋪開。
小區旁邊排水明渠曾是臭涌
“雨季水浸街,旱季變成污水渠。”家住永泰村磨溪小區的龍先生,如此形容家附近的排水渠。新快報記者了解到,磨溪小區位于白海面涌主涌上游,其西側排水明渠此前黑臭現象嚴重。據磨溪小區治污工程負責人介紹,該排水明渠承接了整個磨溪小區的排水、排污任務,水質黑臭,蚊蟲孳生,嚴重影響居民的生活。
永平街黨工委書記許建平介紹,由于磨溪小區具有人多、路窄、開挖難等特點,暫不具備雨污分流條件,既然無法把污水截流,那么干脆把河涌的污水收集起來就地處理。“我們街道積極配合選址,協調村社騰出近300平方米的空地,建設了一座城中村微型污水處理廠。”
污水處理后用于村中噴水池
走進位于永泰十二嶺路的磨溪小區微型污水處理廠,只見門前的小噴水池不時吐出水花。“如果別人不說,很少人知道這是處理后的污水。”磨溪小區治污工程負責人告訴新快報記者,這座污水處理廠采用一體化臨時污水處理設施,治水規模為3000噸/天,出水指標按照二級標準控制。
“經過1個月的運行,出水指標達到二級排放標準,經過處理后的水排放到與永泰涌交界的夏茅涌以及白海面涌,對它們進行補水。”該負責人說。
白云區住建水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從今年11月開始,該區就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進環保公司,對城中村污水排放進行治理,在一定時期內有效改善污水橫流的局面。這種在城中村建微型污水廠的做法目前已在廣州部分區域進行試點,未來有望全面推廣。記者李應華 通訊員云宣 劉喜冰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