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选污视频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综合在线-国产精品综合-国产精品资源站-韩国一区二区三区

Language : English  |
申請入會 |注冊 |登錄

白城市:海綿城市建設為城市打造“水彈肌膚”

發布時間:2016年12月12日 | 來源:白城日報

干了半輩子建筑工作的老左剛剛從施工現場撤下來。那個位于白城經濟開發區的道路工地,讓老左著實開了眼界:“第一次鋪裝開孔的馬路牙子,你說新鮮不新鮮?

在老左的身后,是白城市最新規劃完成的22平方公里海綿城市試點區塊。自去年4月末,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名單正式公布之后,白城市作為全國第116座海綿城市試點城市之一,工程建設正式展開。數以萬計的施工人員參加了這場為城市打造一層“水彈肌膚”的戰役。由內而外的滋養,由表及里的滲透,讓城市最大限度地維持或恢復城市開發前的自然水文循環。

會“呼吸”的地磚

泥瓦匠出身的老左不知道,他口中那些“開孔的馬路牙子”實際上是一種具有鏤空設計的邊石,下雨的時候,雨水就會通過這種鏤空的設計,進入到道邊的植草溝中,砌塊上的水只需幾秒鐘就被迅速吸收,不會形成徑流。這種路邊石在海綿城市建設中正被大量采用。

“除了鏤空邊石,還有會‘呼吸’的透水磚、植草溝、組合樹池等海綿單元正在發揮著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的作用。”市住建局工作人員對一系列新材料如數家珍。“值得一提的是,與傳統鋪裝采用不透水的混凝土砌塊磚不同,這里的施工引入了透水鋪裝的全新工藝。”

全新材料和工藝的應用,讓白城找到了煥然一新的感覺。以生態新區為例,各海綿單元充分發揮城市綠地、道路、水系等對雨水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緩解城市內澇,削減城市徑流污染負荷,節約水資源,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經過歷時一年半的海綿城市建設,生態新區的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已經由30%提高到85%,年徑流污染物削減率由原1%達到45%

“天下再大的雨,也不用擔心‘看海模式’的出現,這就是效果。”市民李先生今年42歲,自行車騎行愛好者,每天騎自行車從老城到新城繞行1圈是他最新培養的生活習慣。“夏天碰到大雨,新區這邊的路上已經看不到積水,老城那邊也在改造,慢慢都好了。”李先生說,他的感受跟大多數市民一樣,希望享受到城市變革帶來的福利。

老城區的“華麗轉身”

污水管網不配套,生活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低于國家標準,市區部分街路破損,道路交通附屬設施不配套……可以毫不避諱地說,我們所居住城市的功能和形象一定程度上出現滯后,發展的陣痛讓一次翻天覆地的改造變得勢在必行,切入點之一就是老舊居民小區。

小區改造的這些日子,家住市區明仁小區的劉大爺一直沒有睡好。從改造那天起,他就自愿當起了義務“質量監督員”,每天起早貪黑在小區溜達“監工”,覺得哪里不合適,就跟工程隊提建議,還對工程質量進行監督。“我在這兒住了將近20年,以前的小區環境不好,路面坑洼不平,車輛亂停亂放,樓道環境也是臟亂差。自從小區改造后,我們樓道的墻也重新粉刷了,特別干凈。雖然現在出行不方便,但是我們都非常理解和高興,再過些日子,我們的大院就變新院了。”和明仁小區一樣,市區共有40個小區同時進行改造,完成投資1.56億元。

“海綿城市建設結合老城區綜合提升改造,大量融入海綿元素,包括道路上的植草溝,小區內的下沉式綠地,雨水花園等設施。通過收集自然降雨,滯留、下滲,減少對市政管網的排放壓力,部分有條件的工程設置一些調蓄水池,將雨水收集后回用,用于綠化灌溉。”市住建局工作人員介紹說,根據海綿城市建設的規劃和“老城兩年變新城”的總體目標,按照改造工程總體安排,我市著力破解規劃設計調整、招投標時間長等因素,2016年建設任務占改造總量的56%。全年計劃開工建設改造79個小區、24條街路、17條街路臨街立面、28處拆墻透綠、8個游園、4個公園、2個廣場、2條商業街、5個城市出入口、35個公廁。公園、廣場、商業街、城市出入口和拆墻透綠改造等工程項目,考慮到受施工程序和氣候因素影響,今年計劃完成土建施工,綠化工程將于今冬明春統一集中實施。

“公園城”與“水體城”

每周五晚8點,在生態新區鶴鳴湖畔,五彩的噴泉隨著音樂節奏翩翩起舞,在激光燈柱的映照下,市民載歌載舞,拍照留念。海綿城市建設以來,我市公共綠地和城市水體面積顯著增加,昔日的風沙之城正在逐漸轉變為園林城和水體城,生態的改善讓百姓的幸福指數明顯提升。市民們都覺得,這兩年市區里3樣東西多了起來:公園、綠地和水面。

2015年,市區開工海綿城市建設項目8平方公里,其中90%以上基本完工,完成22條街路的管網改造,改變小區內的灰色硬化地面為綠色透水鋪裝,讓雨水集中滲入到地下,不再四處流淌,建設廣島公園、學校操場和鶴鳴湖等蓄水系統,新增水體面積達83萬平方米。

今年,一些部門和單位帶頭拆除圍墻柵欄,黨校、教育局、法院、公安局等28家臨街單位將公共綠地還給百姓,新增公共綠化面積9萬平方米,市民可以隨意徜徉于這些過去的“深宅大院”。

打開我市海綿城市的建設規劃圖,未來2年,城市公共綠化面積將增加78.6萬平方米;新建19處廣場游園綠地和6個城市公園,科普公園、幸福植物園、都市采摘園……人們可以在里面踏青鍛煉,享受綠意,采摘瓜果。

我市還將建設天鵝湖、鶴鳴湖、東西南3面的環城水系,新增水體面積上百萬平方米。我市由于是沙土結構土壤,如何蓄水是技術難題。市住建局工作人員介紹,過去曾經嘗試建設水體景觀,從附近水庫調用7800萬噸水灌入生態新區天鵝湖,當天灌進去形成水深1.5米的湖面,一度非常壯觀,第二天再看,湖水全部滲入地下,成為一片灘涂。建設海綿城市以來,北京建筑大學的專家們引入先進的膜技術,通過黏土層的碾壓和擠壓后接觸水體,自然形成一種膨脹系統,從而實現滴水不透。新建的水體景觀成為巨大的蓄水池,吸納周圍排入的雨雪水,平時可用于園林綠化和消防救災。

水體和綠化面積的增加,改善了白城的“小氣候”,我市風沙天氣明顯減少,強度減弱。(譚志斌)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