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南頭關開展綜合治堵》
分道分流后 南頭關與擁堵“分手”。
第二階段將進行“管道化”治理。
6月下旬,市交委推出南頭關綜合治堵第一波組合拳,到現在半個月過去了,南頭關交通有了明顯改善。市綜合交通設計研究院的數據顯示,目前南頭關平均車速由不足15公里/小時提高至35公里/小時,白天常態化擁堵問題得到有效緩解。據悉,107國道寶安段從沙井、福永一直到南頭關,連起多個工業區,穿越寶安中心城區,該段路每天的車流量超過18萬輛,這也讓南頭關一度獲稱“全國最繁忙的國道”,尤其是去年黃田、興圍兩個路口的紅綠燈取消后,大量車輛出入南頭關,使得關口擁擠程度進一步加劇。
擁堵三大癥結:混行、變道、的士排隊
市交委經過長期調查研究,總結出南頭關擁堵三大癥結,即公交車與其他類型行駛流線交織嚴重,關口前湖濱路少量駛出車輛橫穿4條車道掉頭嚴重干擾直行車流,“紅的”排隊過長,占用公交進口道,干擾公交車快速進入公交接駁站。對癥下藥,在6月19日打出了南頭關治堵第一拳,取消了16條公交線路停靠南頭關前的“寶安萬佳”站,減少公交車對南頭關車流的交織影響,增設護欄引導社會車輛與停靠待客“紅的”分流,增設護欄及防撞沙桶、安裝分道指示器等提高交通運行效率,拆除“紅的”候客接駁站部分護欄擴大公交進關通道,這些“短平快”的手段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