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南京主城六區及江寧、六合區的自來水水源地以長江為單一水源,一旦發生意外,市民的喝水問題該怎么辦?11月30日,市政府辦公廳公布了《關于加快推進南京市應急備用水源地建設的實施意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以中山、方便水庫和固城湖為應急備用水源,向主城區反供清水,2017年年底前完成建設;將綠水灣作為應急水源,向主城區及江寧區、浦口區、六合區應急供水,力爭2018年開工。
中山、方便水庫和固城湖為主城應急備用水源
意見要求,應急備用水源地建設,應與現狀供水系統相適配,做到互連互通、互為備用,實現有備有用、備而可用、即啟即用,確保及時有效應對突發原水污染事件,應急時間應滿足5天以上,應急日均供水能力≥上一年度平均居民日生活用水量的70%。
具體將建哪些應急備用水源地?意見將高淳區、溧水區反供清水方案作為主城區應急備用水源供水工程建設的近期方案,即以中山、方便水庫和固城湖為應急備用水源,利用現有高淳、溧水水廠,通過已建成投用的引江供水工程,向主城區反供清水15萬立方米/日,2017年年底前完成工程建設任務,應急條件下滿足居民基本生活用水需求。
同時,江寧區、六合區研究編制本區應急水源地建設規劃方案,并加快推進實施,力爭在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成本地應急備用水源地。
將綠水灣作為應急水源,力爭2018年開工
在此基礎上,南京將進一步優化完善綠水灣應急供水方案,即利用浦口區綠水灣作為應急水源,在現有基礎上進行改造,向主城區及江寧區、浦口區、六合區應急供水,2017年啟動項目前期工作,力爭2018年開工,2020年完成工程建設,實現應急備用水源全覆蓋、應急保障能力顯著提升。
意見要求,對于主城六區應急供水近期工程方案,要按規定抓緊做好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修訂完善、工程設計招標等前期工作,抓緊研究編制應急備用水源地規劃和工程建設方案,并報市政府審批。對于綠水灣應急供水方案,要盡快確定最終規劃方案。
探索建預警體系,實時掌握長江水污染情況
對于已建成應急備用水源地的浦口區、溧水區、高淳區,南京要求,要加強對應急備用水源工程的保護、運行與維護管理工作,確保應急條件下能夠順利安全使用。要按照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的要求,進一步明確管護責任,落實管護人員,建立水務、環保、交通等部門聯動機制,定期開展開機運行演練,確保應急時能夠安全并網供水。
如何確保應急供水的安全?南京提出,結合黑臭水體整治,重點加強對匯入水源地主要干支流河道周邊污染源的巡查監控,完善水源水質監測預警機制,保證原水水質穩定達標,嚴防突發水污染事件。積極對接省有關部門和沿江有關城市,探索建立流域性的長江飲用水源突發污染信息聯網互通機制和預警體系,實時掌握長江水污染情況,做到提前預警、及時處置。同時,進一步修訂完善相關應急預案,組建城市供水應急處置專家庫,定期開展水污染事件應急演練,確保城市應急供水水量和水質安全。(鹿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