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选污视频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综合在线-国产精品综合-国产精品资源站-韩国一区二区三区

Language : English  |
申請入會 |注冊 |登錄

廈門城市地下綜合管廊三個試點項目土建已完成近半

發布時間:2016年12月2日 | 來源:廈門日報

廈門在全力撫平臺風“莫蘭蒂”正面登陸帶來的“瘡痍”的同時,更主動打響了一場城市轉型升級的攻堅戰,拉開了城市建設管理再提升的大幕。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正是這場戰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廈門增強城市宜居度和承載力,改善城市景觀面貌,促進城市集約發展,保障城市運行安全的重要舉措。

在“莫蘭蒂”臺風的正面襲擊中,已建成投用的地下綜合管廊發揮了令人矚目的作用,有力地保障了入廊管線的安全,確保了片區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莫蘭蒂”臺風給城市造成的重創,特別是給架空纜線帶來的破壞,越發凸顯了地下綜合管廊的重要作用。廈門也更堅定了大力發展地下綜合管廊的決心。我市還正把城市排水防澇融入管廊建設,提升城市防汛抗洪和減災救災能力。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市市政園林局、市政集團全力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從去年4月廈門被列入首批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試點城市以來,管廊建設工作突飛猛進,集美新城集美大道綜合管廊工程、翔安南部新城綜合管廊工程、翔安新機場片區綜合管廊工程三個試點項目進展迅速,土建工程已經完成近半,入廊管線總長超過70公里,完成近90%的試點期入廊任務。

【項目進展】

●集美大道綜合管廊:各類管線已“入住”

1128日,記者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走進了位于集美新城集美大道下的綜合管廊。這里的管廊分為兩個艙,一個是高壓電力艙,一個是市政艙,各種市政管線和弱電管線在這里安居。雖然位于地下,但完全沒有陰森潮濕的感覺,管廊內部亮堂、干燥、通風透氣,成年人可以在里面正常行走,一點也不覺得局促。走在市政艙內,只見兩邊的金屬支架上,10千伏電纜、有線電視、移動通信等各類管線已經“排排坐”好。

管廊運營管理趨于“智慧化””,消防系統非常完備,每隔幾十米就放置有一個氣溶膠滅火器,每隔200米設有一面防火墻,墻上安裝有一扇甲級防火門。管廊內還安裝有火災自動報警裝置,一旦有火情,管廊內的通風設備、窗孔、排煙防火閥等就會自動關閉。在管廊里每走100米左右就會發現頂部安裝有一個監控探頭。通過這些探頭,管理中心可以實時全面掌控管廊內部的情況,實現“人”、“機”管理的有機結合。

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集美大道綜合管廊5.9公里土建部分已全部完工,里面已經“入住”了220千伏高壓電纜、110千伏高壓電纜、10千伏電纜、通信纜線、有線電視纜線、交通信號線路以及中水管和給水管等各類管線,實現管線集約化管理。

●翔安南部新城綜合管廊:“管線公寓”已經成形

在翔安南部新城,部分綜合管廊也已經基本建成,進入施工收尾階段。1128日,記者在洪鐘大道施工現場看到,這里的管廊也是雙艙型的,高壓電力艙和市政艙比鄰而居,為各類管線量身定做的“公寓房”正在進行內裝修——施工人員正在安裝支架。

工作人員介紹,翔安南部新城綜合管廊布設在東山路、洪鐘大道、翔安西路等道路下,目前土建工程已完成過半,其中翔安西路和雙浦路均已完成土建施工。

值得一提的是,翔安南部新城綜合管廊的規劃建設全面融入新城片區的開發建設,結合片區管線敷設、路網布置等規劃,提前統籌謀劃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避免后期破路敷設管線行為;在施工過程中,管廊建設也結合片區吹填、道路建設等,合理安排建設時序,同步進行管廊施工作業,節省土方量,節約施工時間。

●翔安新機場片區綜合管廊:多條路線均已開工

1128日下午,大嶝中路地下綜合管廊施工打下了第一根鋼板樁,意味著該路段綜合管廊施工從道路清表階段進入到基坑開挖和支護階段。

距離大嶝中路不遠的橫二路上,建設場面同樣如火如荼。這里管廊底部的墊層已經完成,工人正在為管廊底板的混凝土澆筑做準備。記者注意到,這里管廊的截面呈倒“凸”字形。工作人員介紹,最下部的凹槽是污水管和雨水管的安居之所。今年7月,廈門迅速落實中央領導的重要指示精神,對已經開工的翔安新機場試點片區綜合管廊及時變更設計方案,明確提出大嶝島內污水管道全部入廊,雨水管道結合地形地勢選擇有條件的路線入廊。

橫二路綜合管廊不僅納入了雨污水管,還將為天然氣管道建“專屬房間”。根據設計方案,橫二路的綜合管廊將實現全管線入廊,這是在住建部明確提出污水燃氣入廊前就已完成的規劃設計,在全國各城市中相對超前。

根據規劃設計,翔安新機場片區管廊全長近20公里,是我市最大的綜合管廊項目。目前,大嶝大橋過海段進入了第四節沉井施工階段,陸域段完成了部分鋼板樁施工和管節預制;機場快速路過海段正在進行沉井施工;橫二路已形成部分廊體;大嶝中路等綜合管廊也都已經進場施工或展開了管廊的預制。

值得一提的是,翔安新機場片區綜合管廊是廈門首個采用PPP模式建設和管理的工程,是廈門將社會資本引入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第一次嘗試。

【相關新聞】

地下綜合管廊:抗災能力經受檢驗 臺風中護住城市“生命線”

915日,“莫蘭蒂”攜狂風暴雨正面襲擊廈門,導致全市大面積停電停水。而在臺風襲擊中,湖邊水庫片區、集美新城核心區的高壓電纜和各類市政管線卻在地下綜合管廊強有力的保護下安然無恙。

記者從廈門市政管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了解到,臺風中,納入湖邊水庫片區、集美新城核心區管廊內的110KV220KV高壓電纜,10KV電纜、給水、中水、污水、雨水、通信等各類管線(250公里)均未受到影響。臺風登陸第二天,各類管線正常運行,為搶險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不僅在自然災害中表現出色,廈門的經驗顯示,建設綜合管廊不論是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都比傳統的管線鋪設方式要強得多。

經濟效益

延長管線壽命節省土地資源

綜合管廊作為“百年工程”,管線“住”進去,大水淹不進,地震震不垮,更不用擔心野蠻施工造成破壞。事實上,傳統直埋式的管線鋪設方式,即便沒有受到這些外部因素的影響,管線使用壽命也只有15-20年。

地下綜合管廊對管線進行統一管理,這種集約化建設管理節省出的土地資源非常驚人。以湖邊水庫為例,原本兩條架空的高壓電纜從片區穿過,一條110千伏,一條220千伏。根據我國電力設施保護的相關法規,架空高壓纜線兩側新建、改建、擴建建筑物必須保持相應的距離。綜合管廊建成后,高壓纜線下地,一下子就為湖邊水庫片區節約出了22萬平方米的土地供開發利用。

社會效益

杜絕“拉鏈路”提升城市景觀

從社會效益來看,綜合管廊的優勢更令管線直埋望塵莫及。還是以湖邊水庫片區為例,整個片區總占地面積為4.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0.8平方公里。目前片區已經實現了管廊全覆蓋,主干道下建成了5.2公里干線綜合管廊,次干道和支路下建成了約20公里的纜線溝。纜線溝在2011年投入使用,干線綜合管廊在2013年投用。投用以來,湖邊水庫片區的破路開挖次數為0,同時實現清除“高空蜘蛛網”的現象,提升了城市景觀。2008年起,我市在BRT沿線廈禾路、蓮前路、云頂中路建設了約18公里的強弱電纜線溝,7年來也基本杜絕了“拉鏈路”的現象。

【延伸】

綜合管廊分為三類

根據“住戶”不同,以及性質、結構的不同,城市綜合管廊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干線綜合管廊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共同溝,它一般設置在主干道的機動車道或道路中央下方,是用混凝土筑成的巨大“箱涵”,內部空間很大,各種管線在里面“排排坐”,工作人員可以輕松地進出管溝,對管線進行檢查、維修、更換,甚至可以開小車進去。干線綜合管廊內的管線一般不直接服務用戶,起到的是主動脈的作用。

支線綜合管廊

這種管廊是干線綜合管廊的分支,一般設置在支路兩旁的地下,規模比干線綜合管廊要小,主要容納直接服務于沿線地區的各種管線。像高壓電纜這樣的高端“住戶”,它就沒法接待了。支線管廊內也要設置工作通道以及照明、通風等設備。

纜線管廊

纜線管廊一般設置在道路的人行道下,規模最小。它的任務是將市區架空的電力、通信、有線電視、道路照明等纜線集中收納其中,并且直接供給到用戶。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