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选污视频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综合在线-国产精品综合-国产精品资源站-韩国一区二区三区

Language : English  |
申請入會 |注冊 |登錄

海綿城市建設 多專業、多標準如何銜接?

發布時間:2016年11月28日 | 來源:給水排水

海綿城市是具有國際語境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的中國化的表達


亞太建設科技信息研究院陳永副院長

宏觀層面

以目標為導向,使海綿城市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宜居城市和低碳城市相協調統一;以海綿城市為抓手,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解決城市發展中存在的水方面問題。

微觀層面

以問題為導向,解決具體問題

水安全建設:緩解或解決城市內澇問題;

水環境建設和水生態建設:解決城市黑臭水體和環境問題;

水資源建設:加大雨水資源化,提升非常規水資源利用水平;

水文化建設:突出本地文化特色,使得城市建設記得住“鄉愁”。

具體落實

從水資源、水安全、水環境、水生態、水文化五個方面,落實“滲滯蓄凈用排”的海綿城市建設方針

一、現行相關標準規范基本情況

當前,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和擬建城市的地方政府正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但在規劃、設計、施工、驗收等環節,均或多或少存在海綿城市要求與現行標準規范不銜接,或相關標準規范要求不明確,甚至與海綿城市要求相矛盾的問題。






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

問題1:部分標準條文與海綿城市理念相悖

例如:

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增強道路綠化帶對雨水的消納功能

道路綠化帶路緣石高出路面的相關規定

推廣海綿型公園和綠地,通過建設雨水花園、下凹式綠地、人工濕地等措施,增強公園和綠地系統的城市海綿體功能,消納自身雨水,并為蓄滯周邊區域雨水提供空間

城市豎向規劃、公園設計規范等標準中都有“組織排出用地外圍的雨水”等條文

問題2:海綿城市建設的關鍵性內容沒有得到落實

例如

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

城市水系規劃、城市用地豎向規劃、城市排水工程規劃、公園設計等多部標準中,有關低影響開發的敘述尚不夠全面,或沒有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的綜合措施。

問題3:缺乏海綿城市技術性要求的量化指標

例如:

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道路、綠地、水等相關專項規劃時,要將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作為其剛性控制指標

規劃標準中無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等指標要求;小區雨水利用規范中無徑流總量控制率等要求;公園設計規范中沒有年徑流總量控制率、超標雨水徑流調蓄容量、雨水利用比例等具體指標要求。

問題4:相關標準規范之間不協調,海綿城市要求無法全面落實

例如:

城市總體規劃中的用地布局規劃、綠地系統規劃、交通系統規劃、水系規劃、排水防澇規劃是海綿城市總體規劃需要協調的重點。

二、相關標準規范修訂工作簡況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建司和標定司、規劃司從標準規范與海綿城市建設銜接的要求出發,于201510月委托中國建設科技集團牽頭,組織相關標委會、骨干技術單位和行業專家,全面推進相關標準規范的制修訂工作。

201510月啟動“制定1項國家(或行業)標準《海綿城市建設工程技術規范》(暫定名)、修編10項標準”的工作,簡稱“10+1”工作。

同時全面啟動相關國家建筑標準設計圖集的制訂和修編工作。


制定標準


第一批修訂的標準規范


組織形式


第一批修訂的標準規范成果

三、相關標準規范修訂要點介紹

城市規劃:

重點內容:

加強海綿城市理念貫徹

注重了相關專業的銜接

增加相關控制量化指標

()《城市水系規劃規范》

修訂要點:

全面落實國家海綿城市建設理念;重點支撐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行動;系統梳理城市水系規劃主要內容和重點關注領域。新增條款重點強化了水質改善、藍線管控、水生態保護、水系修復和治理的內容。

主要技術內容是:

1.增加了海綿城市建設的理念和原則;

2.增加了城市藍線劃定的要求;

3.強化了水質保護和水生態保護的內容;

4.將“水系改造”修改為“水系修復與治理”并強化了相關內容;

5.與其他相關標準協調,對相關條文進行了修改完善;

建筑與小區:

《建筑與小區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術規范》

修訂要點:

規范名稱改為《建筑與小區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術規范》;

增加補充與海綿城市建設相關的術語、技術要求及控制目標;

擴展并細化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工藝的量化計算;

補充增加了調蓄排放系統條款;

細化提高了入滲技術及設施具體要求、細化收集回用設計及技術;

增加組合拼裝水池條款。

公園與綠地:

《城市綠地設計規范》

修訂要點:

1.修訂和增加了城市綠地海綿城市建設的原則和技術措施;

2.補充了海綿相關的技術術語;

3.明確源頭控制與減排的原則;

4.對豎向銜接、種植選擇、道橋及景觀、排水等具體方面增補了相關的技術措施。

《公園設計規范》(報批稿)

修訂要點:

1.貫徹海綿城市建設理念;

2.增加相關設施要求;

3.強化在源頭控制和超標雨水徑流排放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4.增加關于雨水控制與利用量化指標要求。

《綠化種植土壤》

修訂要點:

增補完善了有關技術術語;

結合海綿要求,補充完善種植土壤的質量要求;補充增加了取樣檢測方法以及改良修復、維護等技術內容。

道路與廣場:

《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

對原有條文中道路分隔帶及綠化帶寬度、道路橫坡坡向、路緣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綠化帶入滲及調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則等相應修改或補充規定。修訂的主要技術內容是:

1.補充了需要在道路綠化帶或分隔帶中設置低影響開發設施時,綠化帶或分隔帶的寬度要求,以及各種設施間的設計要求;

2.結合道路雨水排放需要,增加立緣石的類型和布置型式;

3.細化了道路橫坡的坡向規定;

4.按海綿城市建設的要求補充道路雨水低影響開發設計原則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修訂的內容,調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強度的重現期規定;

6.補充了低影響開發設施內植物的種植要求。

市政排水防洪排澇:

《室外排水設計規范》

更新了城鎮排水設計的理念;

提升了城鎮排水設計的標準;

更新了城鎮排水設計的手段。

四、相關標準規范專業銜接說明

《城市水系規劃規范》

與水系相關的專業規劃很多,如供水規劃、節水規劃、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規劃、排水防澇規劃、防洪規劃、園林綠地規劃、道路交通規劃等,均有相應的國家規范或標準。城市水系規劃應與這些規劃的規范、標準相銜接。按照海綿城市建設要求,水系規劃應明確水體調蓄功能和容量、泄流能力和規模,劃定城市藍線管控要求;并在水系保護、岸線利用、社會工程協調方面落實海綿城市要求。

(1)“藍--紅”三線銜接

(2)與城市雨水管渠系統和超標雨水排放系統銜接

《城鄉建設用地豎向規劃規范》

豎向規劃是實現城市雨水徑流控制和塑造生態優美景觀建設的重要規劃,海綿城市豎向規劃應結合地形、地址、水文條件、降雨量及地面排水等因素,并與防洪、排澇、道路等規劃協調。

(1)與排水防澇及低影響開發要求銜接

(2)與城鄉道路與超標雨水排放銜接

《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

城市居住區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海綿城市源頭消減、落實片區指標的重要環節,因此為提升城市生態系統功能和減少城市洪澇災害的發生,居住區規劃應充分結合現狀地形地貌進行場地設計與建筑布局,并與相關交通、防洪、海綿指標相銜接。

(1)與海綿指標體系銜接

(2)與防洪及交通規劃銜接

《城市綠地設計規范》

城市綠地對自身及周邊區域雨水具有較強的滲、滯、蓄、凈能力,是海綿建設中重要載體,應在保障其為居民提供休息場地和美化城市等功能的基礎上,統籌考慮綠地系統自身及周邊雨水徑流的整體控制,應地制宜的規劃,實現生態功能,實現城市綠地與相關專業的銜接。

(1)與海綿的銜接

(2)與排水的銜接

(3)與道路的銜接

《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

城市道路是各種交通活動提供空間的載體和地下各種管線埋設溝渠布置走廊以及地表漫流行泄通道的主要場所;是承接周邊地塊匯水范圍的重要通道,往往承擔周邊小區大量客水的匯流,城市道路也是雨水徑流及其污染物產生的主要場所之一;道路積水這是城市內澇主要的表現形式之一,因此道路交通規劃和設計是海綿城市建設涉及的重要內容。

(1)與海綿城市的銜接

(2)與園林綠化的銜接

根據陳永副院長在2016世界城市日上海論壇—海綿城市分論壇上的演講整理而成,未經本人審閱。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