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下沙”)海綿城市重點區域實施方案(初稿)新鮮出爐,這是下沙建設海綿城市的重要依據,也是指導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的技術文件。
此份實施方案(初稿),從水生態、水環境、水安全、水資源四方面,對擬實施的海綿項目進行詳細安排,包括河湖水系的生態修復、內澇積水的解決、黑臭水體治理、涉水文化景觀打造、生態多樣性保護等,并對各工程按照住宅小區、公共建筑、工廠倉庫、公園綠地、市政道路、農田郊區等類型列出項目清單。
據初步測算,下沙實施海綿城市的近期建設工程,將涉及總建設用地面積約15平方公里,近期投資估算將達13.8億元。
構建一個綠色海綿體系 總面積約15平方公里
隨著城市加速發展,路面、地面鋪裝、硬化越來越多,喪失了像海綿一樣的吸水“彈性”。地面無法吸水、儲水,大量的雨水只能往排水管網奔涌。遇到管網堵塞和管徑偏小,排水不暢,短時間內很容易在城市低洼處形成內澇。
海綿城市建設,首先就要破解這一“城市病”。
“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形容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雨水“釋放”并加以利用。
結合下沙實際,區內工業區塊的初期雨水污染中油類等污染物較多,被重點考慮,以促進水環境保護;另一方面,海綿城市建設需要設置近期示范區,選取范圍最好能夠代表各種用地、各種類型的海綿設施。
據初步測算,下沙實施海綿城市的近期建設工程,將涉及總建設用地面積約15平方公里,重點區域實施范圍共涉及四類區域,包括了已批待建或在建地塊、未批待建地塊、待改造地塊,以及其他改造及新建道路的線性工程。
具體而言,考慮到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將結合近期的改造項目實施。因此,下沙海綿城市建設將考慮中心區結合金沙湖建設公建類的示范項目推廣,結合松合元成在建項目進行工業區的示范項目推廣,大學城北在建項目進行居住、公建示范項目推廣,以及沿江、濕地單元進行濱水綠地、濕地公園等示范項目推廣。
其中,松合、元成、大學城北、濕地單元目前未建地塊相對較多一些,將是下沙海綿城市建設重點考慮發展對象。
近期建設投資估算破十億 但效益更大仍將實現盈余
記者看到,實施方案(初稿)中,對于代表性工程進行了專篇分析,共計約16項,詳細進行了方案論述。
具體而言,對于地塊內等點狀工程,如廣場、綠地、公園、公建、小城鎮等,按照項目概況、現狀徑流控制評估、海綿設施實施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海綿設施規模量化核定、海綿設施工程實施建議來論述;對于河道、道路等線性工程,按照分析與建議來論述。
下沙大學城北臨近海寧,尚在建設的起步階段。下沙市民陸女士喜歡與家人一起飯后散步,每天都要在朋友圈“刷步數”,由于不喜人群密集場所,下沙城北成了她的新寵,“如果人行道上沒積水,這邊很空曠,走起來就更順暢了!
下沙大學城北面的秀水街停車場項目,就是下沙海綿城市建設的“試驗田”。該項目規劃處于下沙大學城北輻射帶,集中了杭州繞城、滬昆高速,擁有繞城下沙互通、繞城下沙互通至江東大橋高速公路互通,同時項目周邊有大量規劃住宅用地,又有規劃醫院、體育、商業用地等相關人流量較大的地塊在周邊,停車壓力比較大。
實施方案(初稿)建議,秀水街停車場可以通過下凹式綠化結合微地形營造豐富的空間,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等設置,也為海綿功能創造條件。
另據估算,下沙海綿城市近期投資將達13.8億元。
但另一方面,對于海綿城市產生的綜合效益,實施方案(初稿)進行了分析: 經濟效益方面,相比于建設大型調蓄池的投資節省,進行資金量化后約節約投資2.1億元;水環境污染負荷削減、溫室氣體的減排、空氣質量的改善、熱島效應的緩解,按資金量化,近期可產生效益約3.6億元;區域總體品位提升、社會穩定、人民健康、科學素養提高、土地增值、居民房產升值,估算近期產生效益約30億元。
實施方案(初稿)指出,將效益與投入成本算一筆賬,下沙海綿城市建設仍將實現盈余21.5億元。
海綿城市建設有時間表 “滲、滯、蓄、凈、用、排”綜合治水
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全省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5%以上的面積達到徑流控制率75%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徑流控制率75%要求。
海綿城市建設直觀的總體目標為“小雨不積水、大雨不成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而“滲、滯、蓄、凈、用、排”是目前國家解決城市內澇時常用的手段。
下沙地區大部分為潮土,具有一定的可滲透性,因此將注重“滲”的技術應用。此外,還要幫助消除黑臭水體、解決城市內澇,即“凈”和“排”;“凈”通過“滲”、“滯”等多種手段來實現;“排”通過防澇綜合措施進行解決。同時,實施方案(初稿)建議,遠期可以結合東區、西區公園的更新改造使其兼顧蓄洪滯澇功能實現部分集中的“蓄”功能。
那么,具體怎么建設呢?實施方案(初稿)提出,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具體如下:
對于CSO(合流制溢流污染)嚴重區塊,重點推廣生物滯留設施、雨水桶、雨水花園設施;
對于工廠,重點推廣初期雨水污染治理項目;
對于污水管網溢流點,設置調蓄池;
對于道路,在近期重點區域內的建設項目沿線,建設分散的就地處理的生物滯留設施;
對于公園綠帶廣場,結合具體工程,建設濕地、濱水緩沖帶等公園綠地水景,以及透水停車場;
對于學校、行政服務等公建,推廣綠色屋頂、雨水收集、雨水管斷接等項目;
對于保障房等,推廣雨水花園等,增加景觀性;
結合五水共治項目,做好海綿城市建設。
附件
下沙海綿城市
建設工作時間表
今年4月份,成立了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海綿城市建設領導小組。
5月份,制定下發了《開發區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并著手開展開發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的編制。
6月份,委托浙江省城鄉規劃院進行總體層面的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編制。
7月份,要求開發區新開工建設及改造的政府投資項目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報初步設計審查時必須提供海綿設計專篇。邀請了杭州市海綿建設專項規劃及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技術導則主編單位,杭州市綜合交通研究中心的幾位專家來我區進行培訓授課、答疑解惑。
8月份,完成了《開發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編制》,對“十三五”期間城市排水防澇實施項目(海綿城市建設)進行了摸排,并啟動了近期建設重點區域實施方案的編制。
9月份,初步形成了開發區海綿城市重點區域實施方案(初稿)。
10月份,根據《杭州市海綿城市建設重點區域實施方案編制技術要求指導意見》對開發區實施方案進行了修改完善。組織建設主體、設計單位參加了杭州市海綿辦組織的海綿城市建設高峰論壇。
未來,下沙將啟動重點區域建設。建設重點區域主要包括:中心區、松合、元成、大學城北、沿江、濕地單元的集中片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