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选污视频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综合在线-国产精品综合-国产精品资源站-韩国一区二区三区

Language : English  |
申請入會 |注冊 |登錄

湖南長沙2030年基本建成海綿城市多個項目提質改造

發布時間:2016年11月7日 | 來源:《三湘都市報

2030年時,湖南長沙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將達到國家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近日,長沙市政府發布工作方案,提出全面啟動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同時,國內首個以產業聯盟形式促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機構也在長沙揭牌。

試點

沙灣路,首條海綿城市道路

如果有機會在長沙市雨花區高鐵南站前的沙灣路上逗留,你或許可以看看,這里路面兩側綠化帶是否有所不同——沙灣路是長沙市第一條在道路綠化上進行“海綿城市”理念試點的道路。

在勞動路至曲塘路一段,沙灣路兩側綠化帶中做了雨水收集與利用的淺草溝設計,即將植被下的土壤進行分層:最底下是顆粒大、空隙足的礫石層,能涵養一定水源;往上是砂層,接著是種植土壤層,然后才是植被覆蓋層。在覆蓋層中,還鋪設了有孔的軟式透水溢流管,這樣,當土壤中的水分達到飽和有余時,多余的水會滲透進溢流管,再通過與其相連的市政管網自行排出。

這不是長沙建設海綿城市的首個試點項目,在梅溪湖撇洪渠,在松雅湖入水口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等項目里,都用上了海綿城市理念。

概念

4年前首次提出“海綿城市”

并不是多數人理解的鋪個透水磚這么簡單。2012年,這個概念在《2012低碳城市與區域發展科技論壇》中首次被提出。隨即在2013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提升城市排水系統時要優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優先考慮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設自然存積、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

在試行的《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里,海綿城市有了明確定義:海綿城市,即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以提升城市生態系統功能和減少城市洪澇災害的發生。

整個過程甚至可以簡單濃縮到這六個字里:滲、滯、蓄、凈、用、排。

倡導

“規劃先行,頂層設計到位”

“長沙雖然不是國家第一批和第二批國家海綿城市試點,但它是國務院明確的兩型綜合改革試驗區,至今已有超過八年的時間了。”中國海綿城市倡導者、反城鄉硬化運動發起人劉波介紹說,海綿城市建設完全符合兩型社會概念,“所以長沙必須要走海綿城市建設道路,這是國家賦予的使命感。”

“從海綿城市試點情況來看,海綿城市的整體規劃,包括流域性和區域性的生態規劃都還比較模糊。”在日前的首屆長沙海綿城市論壇上劉波說道,臺下坐著600多位前來聆聽海綿城市建設投融資、基礎研究、生態產業、綠色金融等話題的與會嘉賓,他介紹說,關于海綿城市的建設,“國家在推、省里在推、市里發了文件、區里也躍躍欲試,但規劃是龍頭,頂層設計還必須到位。”

尷尬

無行業標準可供參考

劉波的發言引來不少附和,長沙首家注冊從事立體綠化的長沙浮橋園林綠化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說,在2012年聽說海綿城市概念準備從事立體綠化時,他曾經上網查詢過,網上關于海綿城市的介紹還比較少,他于是一路摸索著參與建設。在過程中,他發現關于海綿城市的技術、政策和標準體系“還沒有完善起來”,導致他在施工及驗收過程中都遭遇到不少尷尬。

“施工規范應該是什么樣,安全結構怎么養護,這些都沒有參考標準。”這位負責人說,立體綠化不同于以往的平面綠化,作為實現海綿城市理念的一項新工藝,應當有一個新的行業標準與其相對應,政府是不是可以出臺一個行業指導價格?

長沙另一家從事排水溝建設的企業,早已經在他們的公司宣傳冊上印上“海綿城市的雨水收集者”名號,但這位負責人說,目前海綿城市概念提倡得多,但實施起來“有些模糊”。

對策

將引導產業綠色轉型

“長沙目前還是碎片化的建設,作為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上的重要城市,如果長沙能率先在海綿城市建設方面取得一系列的經驗、標準、規范,找到一條比較便捷的發展道路,那對于湖南乃至全國都將有非常重大的影響。”劉波的言辭中帶著期盼,他分析說,海綿城市建設帶來的不僅僅是環境改善,還將引導城市建設的綠色生態轉型,而且會帶來數以億計的產業發展機遇。

2017年,中國將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屆時將出現一系列的綠色金融產品。”劉波分析,長沙應當借這個過程搶得先行先試的先機,以促進綠色產業的發展,“建設生態海綿城市,既是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需要,也是拉動生態產業發展的需要。生態環境建設帶來的城鄉規劃、設計、材料、裝備、工程、管理、運營及投融資全產業鏈體系的革命性變化,將主導未來中國城市發展模式,也將主導未來數十年的中國經濟。”

時間表

201411月,住建部出臺“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標準,中國“海綿城市”建設駛上快車道。

20154月,住建部等三部委啟動首批示范城市試點,通過現場答辯和專家現場打分,常德成為全國16個試點城市之一,獲得12億元補貼;20164月,全國再有14個城市被列入第二批海綿城市試點名單,湖南無城市入圍。

◎今年6月,湖南省政府下發通知,確定岳陽市、津市市、望城區和鳳凰縣為省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

方案

2030年建成,總體規劃將出臺

實際上,長沙一直在不斷推動海綿城市的建設。今年,長沙市政府發布《長沙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方案》,明確提出要求全面啟動海綿城市建設各項工作,將海綿城市建設貫穿建設領域全過程。

方案提出,到2018年,長沙基本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示范項目,并初步形成較為完善的海綿城市地方技術、政策、標準體系。用5年左右時間,使長沙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國家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建成區雨水徑流綜合控制效果明顯,徑流污染得到一定程度削減;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國家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實現海綿城市建設區不低于70%的自然降雨量就地消納和利用,初步將長沙市建設成為海綿城市。

“長沙正在籌備建立海綿城市建設領導機構,關于海綿城市建設的總體規劃也已在制定中。”長沙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創舉

全國首個全產業鏈聯盟成立

在相關行業標準還在摸索制定中時,長沙已經有一部分人先行動起來,自發成立國內首個全產業鏈形式的海綿城市聯盟。

2016816日,經過長沙市科技局審查,長沙市民政局登記,長沙市海綿城市生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正式獲準成立。該聯盟由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湖南大學設計研究院、湖南科技信息研究所、湖南天泉生態草業工程有限公司、長沙賽恩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壘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七家單位發起成立,為海綿城市建設搭建了產學研用平臺,這在國內城市中以產業聯盟形式促進海綿城市建設屬于開創之舉。

“長沙集中了湖南大學、中南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湖南農業大學、長沙理工大學等一批國內外知名的大學和研究機構。通過資源整合,長沙的基礎研究能力足夠應對海綿城市建設的需要,通過科技成果轉化與市場化運用,完全可以構建產學研用全產業鏈平臺,形成強勁的生態產業發展后勁。”長沙市海綿城市生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梁偉介紹。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