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長沙獲批國家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未來將建成60多公里綜合管廊。如果采用傳統現澆方式,作業時間長、工作量大、影響周邊交通等,如果采用工業化方式進行預制拼裝,所有問題都將迎刃而解。記者昨日從位于寧鄉經開區的中建科技產業園獲悉,該產業園裝配式建筑、地鐵管片、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預制構件三大業務格局基本成型,進入投產階段。其中提出3套城市管廊解決方案樣板,基本覆蓋了全國現有的綜合管廊預制模式,這標志著該產業園成為國內首家擁有多種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預制裝配整體解決方案的裝配式生產承包商。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國未來10年,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今年2月,從中央傳遞出好消息,工業化生產運營模式將成為當代中國建筑業未來發展的指向標。中建科技湖南有限公司在長沙投資60億元建設的中建科技產業園,用地1000余畝,分三期建設。
去年12月,中建科技產業園一期動工,到如今三大業務投產,僅用10個月時間。目前,該產業園具有年產20萬立方米混凝土構件、10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裝配式建筑的總承包能力,年產3萬環地鐵管片和年產50公里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預制構件生產能力。
“5分鐘一片、30分鐘一環,日產80環管片,供鋪設120米長的地鐵隧道,生產能力目前已居全省第一。”該公司總經理彭億洲告訴記者,目前長沙在建的地鐵4號線河西段盾構區域全部采用的是中建科技產業園所生產的地鐵管片。
而在中建科技產業園,最與眾不同的要數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預制生產車間。記者一走進大門,便被門口3個“大家伙”所吸引,它們高約4米,寬度從4米至10米不等。彭億洲介紹,這是針對國內大型管廊斷面專門量身定制的管廊預制構件。
彭億洲告訴記者,目前已研發的3套管廊方案分別包括全預制整體式、拆分構件式及混合式綜合管廊模式,分別采用每節綜合管廊拆分的形式,運輸到現場后通過預應力或者現澆混凝土方式進行拼裝。相比傳統現澆方式,綜合管廊預制拼裝工期縮短一半以上,能有效解決綜合管廊吊裝、防水及施工等諸多問題,必將成為未來趨勢。
去年,長沙成為全國10個首批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之一。根據部署,到2017年,長沙市綜合管廊試點區域擬建設10多條綜合管廊、4個控制中心,建設總長度達62.2公里綜合管廊,初步構建起長沙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骨架系統。今年5月,中建股份與長沙市簽訂長沙地下綜合管廊首批試點建設PPP項目,將建設包括高塘坪路、金桂路、中軸大道、東四線、黃江大道、上灣路、杜家坪路、湘府東路等地下綜合管廊,預計明年底建成。(記者 陳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