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十三五”時期北京市水生態環境保護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提出北京市將圍繞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實施系統治理,補齊短板。
會上明確2020年北京將率先全面建成節水型社會,改善城鄉水環境,完善供水、排水、防洪排澇等水務基礎設施,使運行服務保障能力顯著提高。全市用水總量不超過43億方,再生水利用量達到12億方,全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以及消除全市黑臭水體,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77%,萬元GDP水耗和萬元工業增加值水耗下降15%以上。
從源頭治理 改建東壩等3座污水處理廠
“十三五”水務發展重點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重點行業節水,加快城鄉供水設施建設,推動城鄉供水安全保障均等化,新建和擴建自來水廠14座,新建改造供水管網2000公里以上,同時實施4700眼自備井置換。農村地區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新建、改擴建集中供水廠61座,全面提高農村飲水安全保障能力。
“十三五”水務發展將實施第二個污水治理三年行動方案,從源頭上消減污水直排,以中心城、城市副中心、城鄉結合部、重要水源地村莊和民俗旅游村莊等為重點,以截污治污為核心,加快污水收集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中心城解決城鄉結合部地區村莊污水收集處理問題,新建上莊再生水廠,改建東壩等3座污水處理廠。郊區城鎮新建和改造污水處理廠或再生水廠26座,重點解決村莊污水問題,實現重要水源地村莊和民俗旅游村莊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到2020年全市污水處理率將達到95%。
北京將啟動永定河綠色生態走廊工程建設
北京實施加快水系連通及循環工程建設,建設南水北調與五大水系連通工程,增加清水補充。加快完善再生水管網體系,建設河湖水質凈化循環工程,增加河湖生態水量,增強水體流動性。到2020年,將基本形成中心城“三環水系”格局,各區行程各具特色的區域水系連通格局。
北京為了進一步提升潮白河水生態環境品質,將啟動永定河綠色生態走廊工程建設,作為京津冀生態領域合作的突破口;結合城市副中心建設,實施北運河通州段綜合治理,2020年重要河段水質主要指標力爭達到地表水Ⅳ類,恢復歷史漕運河道景觀;實施潮白河綠色生態走廊建設。
預計2018年底基本消除全市黑臭水體
北京還將建設清水親水河道,按照“一河一策”原則制定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方案,通過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活水循環、生態修復等措施,對全市141條河段665公里黑臭水體進行治理,2017年底消除全市建成區和通州區黑臭水體,2018年底基本消除全市黑臭水體。統籌截污治污、水源保障和生態治理,完成清河、涼水河、通惠河等河流水環境治理,加快還清城市河湖,為市民提供良好的濱水環境。
從源頭消減雨水排放量,大力推進海綿城市試點建設,結合城市開發、舊城改造、市政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實施重點功能區、開發區、社區、公園等海綿城市示范區建設。新建區海綿體建設與主體工程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投入使用,2020年20%建成區實現70%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
加強城市排澇工程建設,加快完善城市排澇體系,全市新建改造雨水管道1400公里,實施郊區新城下凹橋區泵站改造,治理排澇河道265公里,新建蓄澇區17處。開展深層排蓄廊道研究,適時啟動工程建設,進一步完善中心城“西蓄、東排、南北分洪”的防洪排澇格局。完善防洪工程建設,實施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等骨干河道及中小河道治理,完成南海子、南旱河、宋莊等6處蓄滯洪區建設,積極推進陳家莊水庫前期工作,進一步提高防洪安全保障能力。(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