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城市積水?城市的地下空間如何合理化運用?……9月25日,在2016中國城市規劃年會現場,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戴慎志教授接受記者專訪,就海綿城市、地下管廊建設及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等問題,為沈陽支招獻策。
部分管線可入“廊”得做好規劃
戴慎志教授說,隨著城市集約化發展,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很必要。地下管廊的建設是不可逆轉的,一旦建成就很難更改。因此,在建設中,要事先規劃好,哪些管線的種類要進入管廊。以及一旦進入管廊后,各種管線之間的銜接問題。
要將地下管廊的建設與城市地下管線綜合規劃結合起來。他認為,沈陽的地下管廊在建設中,不應僅進行短距離、局部的地下管廊試點建設,而應從城市整體層面,因地制宜進行地下管線綜合規劃和地下管廊綜合規劃與建設,形成安全、可靠、高效、完整的城市地下管線系統。也不應該是所有地方全部建設地下管廊。要看哪條道路適合建,有條件建。這個要做好完整又合理的規劃。例如燃氣管線入管廊要充分考慮安全性。排水管線入管廊,要綜合考慮城市污水處理整體系統的規劃布局和綜合影響等。
不是一塊簡單的蓄水“大海綿”
戴慎志說,海綿城市的建設,不是單純的將水“藏”起來。也不只是將水簡單的滲入地下。建設海綿城市,必須首先精心梳理好城市內外部水域系統,使其形成一個完整水系。通過海綿城市建設,控制雨水徑流、修復水生態、改善水環境、涵養水資源,才是破解城市內澇的根本所在。海綿城市建設必須因地制宜,一種方法是結合地下空間開發一并考慮。比如,高地下水位的城市,就可以結合小區中心綠地、地下車庫的建設,設計建造地下蓄水池。例如在山區城市,地形坡度很大,一蓄水容易造成山體滑坡。這些城市要更多地考慮徑流的情況,盡可能讓水流到地勢低的地方蓄存或直接排入河流。
沈陽市應該在海綿城市建設之初,根據城市的實際情況,地質條件等自然情況,做好完整的水系梳理和建設規劃。例如哪些地方有條件蓄水、哪些道路有條件建“海綿”,哪些廣場、綠地、居民小區適合構建蓄水系統等。要借助良好的城市規劃作為分層設計來明確要求。第一層次是城市總體規劃并將有關要求和內容納入城市水系、排水防澇、綠地系統、道路交通等相關專項或專業規劃。
地下地上空間“一體化”開發
目前國內的大城市到中小城市,都在有規劃地進行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地下空間的開發包括淺層開發和深層開發。淺層開發,一般在地下10—30米以內,主要用于地下綜合管廊、商業服務設施、市政基礎設施等公共設施建設。深層空間開發,一般都在30米以下,這部分空間目前利用較少,也將是未來重點開發利用的空間。深層空間的開發,可用于軌道交通線路,此外還可嘗試地下物流運輸和遠距離軌道交通等。
目前,城市地下空間資源的開發的深度和廣度仍然有限,除了軌道交通的開發備受重視外,其他城市改造、更新項目多存在地上地下一體化開發不足等問題。
地下空間的開發,一定要做好規劃,在城市開發建設的科學性、合理性、安全性等各方面做好相應的規劃和準備。編制地下空間資源開發利用要統籌規劃,通過深入調研城市地下空間資源的情況,相關部門要立足長遠的發展,根據城市中長期的發展戰略,統籌制定地下空間的資源開發和利用的科學規劃。
開發還要重視節能和環保等各方面因素。提高綜合開發利用效率,尤其是要確保地下和地上空間的一體化開發問題。加強與地鐵等交通設施,以及各商業設施間的關聯,還要注意保護好生態環境以及文化遺產等。
(記者 王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