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去年7月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說,“中國目前正處在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但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嚴重滯后。加快這方面的建設,很有必要!”
目前,重慶正全力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建設,重點是采取試點和先建后補方式,對試點區縣,根據項目艙室個數和斷面面積,考核合格后每公里補助1200萬元到3500萬元。
地下綜合管廊,是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輔設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給水、排水、熱力、燃氣等市政管線的公共隧道。發展城市地下綜合管廊,不僅能夠有效避免城市路面動輒“開膛破肚”,消除“馬路拉鏈”,更是城市品質提升的一項重要舉措。
按照計劃,重慶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將分三步走。第一步,啟動試點,今年啟動5個地下綜合管廊試點項目,2018年前投入運營。第二步,總結經驗,形成符合山地城市特點的規劃設計、施工驗收、維護管理等系列地方標準,出臺重慶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管理辦法,建立運營收費機制。第三步,全面推進,2018—2020年,有條件的區縣全面啟動實施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到2020年,全市建成一批配置合理、功能完備的地下綜合管廊。
今年4月,市財政局和市城鄉建委已經確定了江津、永川、梁平、墊江、云陽5個區縣開展第一批試點,計劃建設地下綜合管廊38.36公里,三年建成。8月份,兩部門又啟動第二批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將再確定三個試點區縣,建設任務每個區縣不得低于5公里,今年內開工,目前正在組織區縣申報。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相當于建設一條地下“高速公路”,回報率會是長期穩定的,而建設綜合管廊,離不開大量的前期投入,單純靠財政資金,無法滿足需求,必須利用社會資本。
市財政、城鄉建設部門將大力推廣運用PPP模式,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運營,依法依規為管廊建設運營項目配置土地、物業等經營資源,運用價格補償、財政補貼、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渠道籌集資金,引導社會資本合作方形成合理回報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