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相關部門了解到,自去年該市被確定為國家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試點城市后,全力組織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先期規劃的紅旗大街區域、哈南工業新城區域、臨空經濟區域11條25.5公里綜合管廊建設項目正在快速推進。目前,已完成老城區宏圖街和新城區哈南九路1.7公里管廊主體建設。其中,宏圖街管廊主體工程已基本完成,將于近期啟動管線入廊,年底前實現試運行。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諸多矛盾集中在資金上。根據測算,哈爾濱市地下綜合管廊先期建設投資為27億元左右。對此,哈爾濱市積極創新融資模式,采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投資(PPP模式)。管廊建設之初,推行“投資、建設和運營維護一體化+入廊單位付費+財政運行補貼”的運作方式,組建了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公司。地方政府授予項目公司特許經營權25年,由項目公司負責地下綜合管廊的投融資、建設及運營維護。
同時,啟動《哈爾濱市地下管線管理條例》立法工作,明確地下綜合管廊規劃建設、運營管理、強制入廊、收費方式等方面內容。通過立法,確定管廊有償使用基本標準和指導性原則,規范政府財政給予管廊運行和管線單位的各項補貼、資助、補償,促進管線產權單位積極參與管廊建設。
地下綜合管廊建成后的后期管理,更為關鍵。哈爾濱市為此專門開發了地下綜合管廊信息管理系統。“這套系統就好比是一個智能‘大管家’,改變以往老舊管理手段,將納入管廊內的管道進行智能化管理。”哈爾濱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今后,遇到涉及線路維修、改造問題時,只需輕點鼠標,便可看到一張電子信息地圖,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凡涉及供給水管道、通信線路的維護和改造,不需要在馬路上“開膛破肚”,只需要從投料口把所用的管道和線路放入管廊,施工人員再從入口下到地下施工即可,最大限度地解決了“馬路拉鏈”帶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