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至30日,由中國中冶管廊技術研究院和中冶東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主辦的2016中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學術研討會在新區召開,國內綜合管廊建設界內的知名專家齊聚新區,就城市綜合管廊建設交流探討、建言獻策。
在我國“十三五”規劃中,全面啟動了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住建部提出,2016綜合管廊的建設目標是開工建設2000公里,推出具備開工條件的138個城市、529個地下綜合管廊項目,項目總投資額將達到3000億元;財政部、住建部在2015年確定第一批10個試點城市之后,又于2016年確定了第二批15個試點城市,青島市位列其中。
記者了解到,在國家政策推動、城市管理升級的雙重驅動下,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進,成為改善城市環境、保障城市運行安全、有效拉動投資、打造經濟發展新動力的重要舉措,是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提升城市運行水平、解決“馬路拉鏈”等問題的有效途徑。
“然而,我國的綜合管廊建設作為新興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與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相比,從建設規模、技術水平到運營維護都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凸顯出城市建設發展需求旺盛、政策法規及技術標準體系制定相對滯后、投融資機制、管理體制有待進一步完善等急待解決的問題。”中國中冶管廊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郝勇兵介紹說。
明確差距才能補齊短板,此次研討會正是一個碰撞思想火花平臺。會上共同分析了城市綜合管廊系統面臨的難題、分享成功的建設經驗、吸收學習國外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共同探討適合中國城市發展的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和管理模式。
在綜合管廊建設的熱潮中,中冶集團在全國率先成立了第一家專業化綜合管廊研究院“中國中冶管廊技術研究院”,擔當起國家新興產業發展突破者、創新者、引領者的重任。據悉,截至目前,中冶集團參與建設的綜合管廊工程已遍布全國 23個省,2015年被住建部評價為:總里程第一,單項成績第一。珠海橫琴島地下綜合管廊工程也成為了國內綜合管廊建設的標桿。其研發的裝配式鋼制綜合管廊產品為國內首創,攻克了防滲、防腐、防火、高強度計算等技術難題,極大地延長了綜合管廊的生命周期,成為新一代綜合管廊產品中的佼佼者。該產品已在衡水武邑縣開工興建,將作為示范工程向行業推廣。
對于新區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中國中冶管廊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田富海也談了自己的觀點。他說,“如果城市是一個生命體,地下綜合管廊就是血管和脈絡,這也是一項百年工程。在建設中,重中之重是要有一個統一的大規劃,不能分版塊各自為戰。當務之急是要搭建起主管道,并預留出未來發展空間。”對于新發展的區域,他認為,要有超前意識,早規劃、早建設,如此一來便能為未來城市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劉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