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監測車對地面進行雷達監測
監測車收回時時的數據
監測車給路面做“CT”掃描
城市晚報訊 時值春季,雖然天氣還很寒冷,但仍然是季節交替地層變化多發期。為了防止道路病害、災害再次發生,長春市引進了道路病害、災害預警雷達監測車,通過給路面做“CT”掃描,就可以知道路面下哪里存在安全隱患,同時將隱患消除于萌芽當中。這輛雷達監測車到底是怎樣工作的?這“CT”掃描又能精確到什么程度?這個雷達監測車又在哪些路段進行監測呢?接下來就跟著記者去了解一下吧!
長啥樣?“大奔”+8個雷達
昨日上午,在長春市人民大街與黃河路交會的路口停了一輛特殊的“大奔”,它可是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它除了是一輛新車之外,在汽車的末端還連接了8個雷達的雷達陣列。別小看這8個橘色的大方塊,就是它們實現了對地面進行雷達監測,然后收回時時的數據。
除了這位懸掛的雷達陣列外,這輛奔馳內也是別有洞天的。車內搭載了6塊監視屏幕,其中兩個是車輛行駛街路的時時監控,還有兩塊屏幕上顯示的是紅、黃、綠、灰等顏色組成的橫向線條,這些線條就是雷達顯示的時時數據了。在這個操作間,需要有工作人員對數據進行分析。再往前就是這輛“大奔”的駕駛室了,有專門的司機駕駛這輛車在指定的路段對路面進行監測。
咋工作?根據波動判斷地下情況
現場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檢測車有8個雷達時時的通道,分為8個面,然后將數據反映到時時的圖像上,也就是電腦屏幕上不同顏色的線條。從這個圖象上工作人員可以大致看地下是分層的。當車動的時候,它這個圖象會上下的波動,工作人員會進一步根據這種波動的狀況來確定地下的異常情況。“一旦出現情況,首先是我們的觀察員先把當前情況的這個點記錄下來,然后后期我們找這個點的實際數據進一步處理。”大連中睿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工程師趙祥陽說。
啥原理?探測精度可達厘米級
大連中睿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崔海濤告訴記者,這臺車搭載了VGPR-20車載式道路病害災害預警雷達系統,VGPR-20采用最先進的大型雷達天線陳列技術,探測寬度3.75M,探測深度0-10M,探測速度10-20KM/H,探測精度可達CM級,該系統為8通道大型陳列雷達系統為核心,整車集成PTK精確定位系統,光電測距系統,激光線掃描工業相機和紅外線高清攝像系統等等。
車載道路災害病害預警雷達系統,包括雷達車和雷達探測預警裝置;所述雷達車內設置有雷達處理系統和GPS處理系統;所述雷達探測預警裝置包括雷達天線懸掛架、雷達天線陣列、導航儀和陀螺儀;所述雷達天線懸掛架與所述雷達車的尾部連接;所述雷達天線陣列設置在所述雷達天線懸掛架上;所述雷達天線陣列與所述雷達處理系統連接;所述導航儀和所述陀螺儀均與所述GPS處理系統連接。采用車載式雷達,探測效率高、探測全面,可對地下隱伏空洞進行多天線的多點同步聯合掃描和測量,最大限度地捕獲目標體空間信息和特種信息,極大地提高了雷達探測和識別的質量、效率。
多少錢?一輛監測車558萬元
這輛監測車的探測巡航的速度在市內是每小時10到20公里,它的這個探測斷面寬度是完全覆蓋一個標準車道3米75。在監測的過程中,空洞和其它的異常目標都可以可靠的進行探測。防止塌陷災害的發生,防災、減災以及它的處置,提供第一手的詳實的數據資料。
據了解,這種道路病害、災害預警雷達監測車目前已經在廣州、深圳、廈門、南京、沈陽、哈爾濱等城市投入使用。而應用在長春市這臺監測車的造價大約要558萬元。目前監測車已經投入使用,對于接下來是否還會引進更多的監測車還要根據道路的實際需要來判斷。
咋“手術”? 根據檢測報告進行處置
有了這輛車,我們對于每天在腳下的道路就不是一無所知了。它就像是對道路做“CT”一樣,可以檢查出道路哪里有空洞、哪里有危險,道路是否健康,同時提供道路的“CT”報告。不過這報告出來了,一道道路“生病”了怎么辦呢?
大連中睿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崔海濤說,接下來就是交給“醫生”了,也就是咱們的市政維管部門。工作人員就會像醫生一樣,根據對道路監測的數據多該路段得出一個判斷,路面是需要開挖還是灌注還是進行其他相應的處理。有了這樣的工作銜接,就再也不會出現路面塌陷的情況了。
這么一個龐然大物,巡航的速度在市內只有每小時10到20公里,在監測的時候還要保持15米的距離,這要是在人民大街上“溜達一圈”那還不得造成嚴重的堵車啊!很多讀者不禁有這樣的擔心了。
別擔心,咱這車是為了保證路面安全的,那也不能造成路面擁堵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只能辛苦工作人員了。大連中睿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工程師趙祥陽說,為了不影響市民的正常出行,這輛監測車的工作時間定在了半夜,也就是從凌晨開始工作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早上5點,避開了車輛出行的高峰,保證行人出行。
新常態 常年在長春市街路巡視
長春市市政設施維護管理中心道路路燈部部長王軍告訴記者,這臺道路病害、災害預警雷達監測車主要在夜間作業,未來將常年在長春市的街路上巡視。
“我們要陸續對人民大街、解放大路、吉林大路等街路進行災害、病害的預防檢測,結合我們城區交通流量在一周左右,對主干路能走一遍,及時發現,及時處理。”王軍說。(記者 周博/報道 李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