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选污视频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综合在线-国产精品综合-国产精品资源站-韩国一区二区三区

Language : English  |
申請入會 |注冊 |登錄

設計使用年限100年 浙江首條地下綜合管廊啟用

發布時間:2016年5月6日 | 來源:浙江在線-浙江日報


近日,杭州市成功入選2016年全國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三年將爭取到中央財政專項補助資金12億元。早在去年,國務院辦公廳就部署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工作,明確到2020年,全國要建成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地下綜合管廊并投入運營。

地下綜合管廊,是將地下的所有市政管線進行統一規劃、設計、施工和維護,從而構建成的一個公共隧道。汛期已經來臨,地下綜合管廊究竟長啥樣,如何發揮作用?日前,記者來到寧波,探訪不久前竣工并正式運營的東部新城地下管廊,看看這條歷經15年漫長探索、浙江省首條啟用的地下綜合管廊,到底是個怎樣的“神秘”地下世界。

地下空間井然有序

看過動畫片《忍者神龜》的人,一定記得美國紐約那個神秘的地下世界。如今,在寧波東部新城核心區域,也藏著這樣一個成網狀分布的地下空間。

“綜合管廊像一個地下儲備箱,是城市動力輸送中心。”戴上安全帽,寧波市東部新城開發建設指揮部工作人員帶著記者鉆入了地下。繞過一個停車場,沿著狹窄的通道往下走,從管理中心進入,再拐過一個轉角,眼前豁然開朗。

地下空間不算太大,頂上是一圓一方兩根管道,一堵墻把空間分成了左右兩邊,左邊是電倉,右邊是水倉。左側墻上橫出一根根鋼鐵支架,分門別類地架著各種細管線,分上下兩層,互相平行;右側則是上下平行的兩根粗管道,一藍一黑,向前延伸。整個空間,井然有序,這樣的場景,讓人如同置身于好萊塢大片中,若非親眼所見,很難感受到眼前的壯觀。

除了大量管線與設備,地下綜合管廊類似城市的地下人防工程,留有行走空間。若沒有專業人員帶路,很難進入。

繼續往東走,我們來到一個十字路口。管道有規則地轉彎,一根根、一排排分得清清楚楚。“這里上面就是驚駕路和河清路的交叉口。”寧波市東部新城開發建設指揮部副總工程師潘伯林說,地下綜合管廊的分布幾乎是和人行道路上下平行的,“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平時行走的馬路下面還有這么多的東西。”

目前,寧波東部新城地下綜合管廊總長度為9.38公里,由三橫三縱組成,服務區域面積約8平方公里。也就是說,在這個范圍內的電力、電信、移動、聯通、廣電、給水、熱力等各類管線基本都已鋪設在內,并預留有中水管位。

管線壽命長達100年

“東部新城地下綜合管廊分為38個區段,串聯起江澄路、海晏路、河清路、寧東路、寧穿路、中山東路6條道路形成網狀。”潘伯林說,這樣的規模在浙江還是第一條,在全國也比較罕見。

地下綜合管廊起源于19世紀的歐洲。1958年,北京建成了全國第一條地下綜合管廊。近年來,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越來越受重視。早在2001年,寧波也提出了建設綜合管廊的構想,并于2004年開始規劃,2005年開工建設。

為什么選在東部新城的核心區域?潘伯林說:“這塊區域主要為商業辦公區,容積率很高,每幢大樓里都有很多單位,用電、用水、通訊量大,對管線的要求就會更高。”

幾十年前,城市地下只有自來水管、污水管等幾種管道,而現在,電力、通訊、熱力等幾十種管道、成千上萬條管線齊聚地下,交錯復雜。一旦某條管線出問題,大馬路就要被“開膛破肚”。“城市發展,各類市政管網設施需要不斷擴容、增加、維修、更新。”潘伯林說,“如果道路頻繁開挖,不僅給市民生活帶來負面影響,還會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潘伯林還說:“雖然地下綜合管廊的前期建設費用高于直埋式,但后期維護費用及其他間接費用將遠低于直埋式。地下綜合管廊的高防護性,讓管線不受土壤腐蝕,遇到臺風、地震時,也能把損失降到最低。”如今,地下綜合管廊已成網狀,穩穩支撐起寧波東部新城核心區域,設計使用壽命為100年。

“施展拳腳”仍有掣肘

今年下半年,寧波東部新城地下綜合管廊將在原有的自動化監控系統上,增設視頻監控系統,逐步完善運行管理。

未來,東部新城如果還要建造商用或住宅樓,只需明確所需供給的電、熱、水、通訊等數據,經批準后由相關單位到綜合管廊內,在指定區域穿線安裝即可。這種集約式的管線管理,也讓地下空間有了更高的利用率。潘伯林說,地下空間與地面空間將以1比3左右的比例進行開發——1000萬平方米的地面空間下,將有320萬平方米的地下空間。

“對該區域內的16萬人口來說,人均可擁有20平方米的地下空間。”潘伯林說,東部新城將打造一個“地下城”,逐漸完善地下交通、停車場、設備用房、商業用房等。但他也指出,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更適用于新建設的城市新區,在人口密集、道路擁堵的老城區難以“施展拳腳”。

與此同時,“地下管線分屬單位多,遇到一些問題時,經常出現不同管線的規范要求不一、落實不到位的情況。收費規則、操作規范等也需要有相關的政策法規來統一。”潘伯林表示,這些都是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運行和管理中亟需解決的問題。記者 錢祎 通訊員 葉麒麟 薛冰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