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选污视频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综合在线-国产精品综合-国产精品资源站-韩国一区二区三区

Language : English  |
申請入會 |注冊 |登錄

成都2025年將建成1000公里地下綜合管廊

發布時間:2016年4月13日 | 來源:華西都市報

你知道么,在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有地上和地下兩張地圖。在看得見的地面上,是目之所及的林立高樓和道路,有市民熟悉的二環、三環和各條放射線道路。而在看不見的地下,成都的地下綜合管廊網絡,已經規劃完成并正在推進。

48日,成都市政府公布了推進地下綜合管廊的規劃,到2025年末,全市將建成綜合管廊約1000公里。今后,在城市長達1000公里的地下綜合管廊里,各種錯亂管線將統一在此“安家”,地面上再也見不到扒開路面修管線的場景了。412日,華西都市報獨家探訪成都首個已建成的地下綜合管廊,科技范兒十足,不僅有“春夏秋冬”四季主題的環形車道,也為自來水、弱電、通信等管線提供了寬敞的“家”。

一個樣本/

首個管廊 打通26地塊地下空間

在成都市高新區大源組團地下15米深處,有成都目前已建成的一處地下綜合管廊。

地上是1平方公里布局的26個地塊,有寫字樓、住宅、賣場、學校,還有公園湖泊。在地下15米深處,這些地塊的地下空間已全部打通,由全長2.8公里的環形車道連接。一腳油門,就能穿越地面上需要好幾個紅綠燈管控的距離。

而在環形車道的下面,就是各類管線的“家”。設置在地下二層的綜合管廊,管道凈寬11米,凈高2.2米,分為電力、通訊、供水管線三個單元。

在地下二層的供水室,一根直徑80厘米的自來水管擱置在水泥石柱上,還有一半的空間為預留空間。“比如現在,我們頭頂上的金控時代廣場,就是通過這個管廊的線路來進行供電、供水的。”高投公司建設方工程人員徐彬介紹,管廊上方對應的每一個地塊,都可以通過在管廊接線,實現對樓宇的供電、供水、供冷等服務。水管上方每隔15米有1個監控器,共200多個攝像頭實時運轉,24小時監控。而水管的80厘米管徑都是經過科學測算的,綜合考慮了建筑面積、居住人群、與自來水廠的距離等因素。隨著用戶增加,預留的空間可以繼續增加自來水管,滿足需求。

徐彬介紹,綜合管廊實現了管線的“立體式布置”,替代了傳統的“平面錯開式布置”,管線布置緊湊合理,減少了地下管線對道路以下及兩側的占用面積,節約了城市用地。比如德國至今保留使用著有幾百年歷史的地下管廊,甚至成為當地一處景觀,甚至有旅行社專門開放了地下游覽路線,成為創收一舉。

一份數據/

2025年 建成1000公里管廊

給錯亂的管線“安家”,成都開始真資格地動起來了。48日,成都市政府公布了推進地下綜合管廊的規劃。將通過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實現中心城區(含成都高新區)、成都天府新區直管區、衛星城和區域中心城各自建成獨立成網、規模適中的綜合管廊體系,到2020年末全市建成綜合管廊約500公里,到2025年末全市建成綜合管廊約1000公里。

今后,新建、改建、擴建的城鎮市政道路交付后5年內或者大修竣工后3年內不得開挖敷設管線。超出這個期限,需要開挖的,也需要報有關部門后,納入城鎮地下管線建設計劃,并向社會公告。

記者探訪/

地下環形車道 一圈跑完僅需5分鐘

12日下午,華西都市報記者驅車前往大源組團地下綜合管廊進行探訪。從天府二街一個下沉式隧道入口駛入后,往里100米就進入了成都首個地下綜合管廊工程。隨著頭頂的自然采光燈漸次亮起,眼前的視線逐漸清晰起來,能夠看到道路為兩車道,道路兩旁墻體為淡藍色,讓人緊張的心情得到適當放松。

在徐彬的帶領下,記者僅花費了5分鐘即繞行了負一層環形車道一圈。據悉,該環形車道限速為30公里/小時,限高2.5米,未來僅對私家車等小車開放。在穿行過程中,記者注意到,環形車道雖在地下負一層,但不時會經過一個個開敞的通風口,這里能夠通達室外。未來這些通風口完成景觀打造后,也將對周邊寫字樓、住宅區的市民開放,成為繁忙都市的一處街角花園。

最讓記者震撼的是,整個環形車道雖然僅2.8公里,但沿途密布各類通道,足足有42個與地面的對接口。

未來,這個地下綜合管廊將專門設置商業區域,位于地鐵1號線世紀城站區域附近。該區域可供市民進入,進行購物、就餐等體驗,讓對地下空間好奇的人也能夠滿足挑戰冒險和刺激的需求。

專家解讀/

有償使用 長期來看是劃算的

強制入廊,有償使用,這筆入廊費會不會是一筆額外的費用?成都市政協委員徐勇在成都市兩會上,專門提交了《關于超前制定成都市地下城市綜合管廊頂層設計的建議》,他認為這是一種認識誤區,其實從長期來看,這筆投入是劃算的。

“管線直埋地下,表面上看很省事,不需要增加投入,其實沒有算今后維護中多次開挖、管道遷移的費用。另外,管線暗埋,地下情況復雜,開挖遷移中容易造成損失和賠償,土壤和泄漏則對管線有腐蝕。據測算,光纖電纜直埋地下,使用壽命只有20年,可是如果放置綜合性通風通電地下管廊,小型工程車可以進去日常檢修,使用壽命可達50年。”徐勇介紹,公共管廊還有一個好處是可以使管線單位“解放”出來,把管線維護交給管廊公司打理,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就管線單位的全生命周期來說,進公共管廊是劃算的。

徐勇介紹,就國外城市來看,巴黎、紐約等城市均經歷過市政與企業博弈的過程。日本在推進中頒布了《共同溝特別措施法》,規定建設資金由政府連同管線預定使用單位共同承擔,后期運營中政府分擔一半以上的管理維護費用,其余部分由各入溝管線單位分攤。政府補貼一部分,降低管線使用單位入溝成本,同時通過法律條款,強制規范企業的后期行為。日本的“共同溝”總長在2010年就超過了1000公里,其中東京70%以上道路完成“共同溝”整治。最近10年東京的道路開挖工程減少約三成。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