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經專家綜合評定,我市將正式啟動首批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試點項目,這4個試點項目全部位于徐圩新區,分別沿江蘇大道、西安路、環保二路、方洋4條道路,地下綜合管廊總長度約16公里,到2019年建成投運,先期實施的10公里管廊,計劃在2018年建成。這對港城未來管線成環成網,最大限度發揮管廊這一公共資源的綜合輻射效應將發揮示范作用,項目建成后將為全省乃至全國沿海同類項目建設提供示范參考。
近年來,隨著我市城市快速發展,市政管線基礎設施的增容和擴建愈發頻繁,快速城市化進程中,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給水、排水、熱力、燃氣等地下基礎設施仍然是城市建設重點,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需求量巨大。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有助于解決反復開挖路面、架空線網密集等問題,有利于提升城市品位,促進城市集約高效發展。我市軟土地質環境下,建成的市政管線面臨著不均勻沉降、易腐蝕等影響,管線容易被破壞,使用壽命低,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有利于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延長管線使用期限。試點項目所在的徐圩新區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有利于提升相應區域綜合防災能力,保障區域安全。
去年,我市啟動建立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目前該信息系統已基本形成,處于調試階段。目前,我市已制定了科學合理的地下綜合管廊實施方案,至2020年,市區將建成綜合管廊20公里,至2030年,市區將建成綜合管廊約100公里,實現重要區域管廊成網成環。本次試點項目皆位于徐圩新區,為新區2016年先期開工建設一期項目,分別沿江蘇大道、西安路、環保二路、方洋四條道路鋪設,以最大限度發揮管廊的綜合輻射效應。4條地下綜合管廊總長度約16.0公里。徐圩新區地下綜合管廊不僅考慮新區管線入廊需求,同時兼顧石化產業基地應急疏散通道功能。
江蘇大道是連接徐圩新區城市配套功能區、鋼鐵產業園、石化產業基地的主要交通干道,同時也是聯系三個功能區的管線走廊。為此,沿江蘇大道規劃為干線管廊。除滿足管線入廊需求外,同時作為石化產業基地的應急疏散通道,起點位于規劃的應急救援中心,終點位于石化產業基地外圍,總長約8.6公里,數種管線入廊,分別為給水、再生水、電力、通信、熱力、燃氣、應急疏散通道。
方洋路作為東西向城市主干道有相似的6種管線入廊,西安路、環保二路規劃為支線管廊。項目建成后,將為全省乃至全國沿海地區建設地下綜合管廊提供示范參考。除試點外,我市還將推進國家級高新區、高鐵新城地下綜合管廊項目,為重化工業區、新區和老城區建設管廊提供示范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