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海綿一樣,下雨時吸水,干旱時排水,這樣的城市雨虹管理概念對城市來說幾近完美。近日,杭州出臺《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今年4月15日起,將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通過多種措施,把雨水留住并用好。
想法固然好,要實現可不容易,道路、老小區、河網……要建成海綿城市,須像動手術一樣將整個城市“疏通”。怎么動?會遇到哪些問題?2015年4月,嘉興成為全國首批16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之一,目前很多項目已啟動,近日,記者來到嘉興,帶著問題進行了調查走訪。
嘉興湖濱花園路面已鋪上了透水材料, 有效解決了內澇問題
嘉興新建的道路人行道邊上,都會有一條生態植草溝,除了緩解道路積水還有凈化功能
在原有道路機非隔離帶做文章,低影響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解決道路積水 通過綠化帶引導讓雨水多留一會兒
在海綿城市建設中,道路改造非常重要,但大面積的道路翻修裝排水管勢必會影響交通,嘉興在這方面已積累了不少經驗。
在嘉興市萬國路上,草皮、鮮花、行道樹等綠化植被,讓這條長約3公里的馬路綠意盎然,不過,這可不僅僅是景觀。海綿城市研究中心給排水工程師黃屹介紹:“這條道路是新通車的,我們特意加強了路面的滲水能力,打造出高低落差,以疏導路面雨水流向周邊綠地,同時達到道路景觀設計的雙贏。”
在老的道路上,雨水通常直接從排水口流進市政管道,但萬國路的積水多數能被綠化帶直接吸收。當然,這個綠化帶并不“普通”,它是一條植草淺溝。
從地勢來看,萬國路上的綠化帶要低于路面;從與路面銜接處的結構來看,它更像一條由草坪建成的水溝。“它叫生態植草溝,從側口流入的雨水都會匯入此處。”黃屹說,雨水流入植草溝后會入滲進綠化帶中,未入滲的雨水則會沿著植草溝流入地勢更低的旱溝,“所謂旱溝,就是平時沒有水,雨量稍大時就變成一條小溪。”黃屹說,當積水達到一定高度時,連接市政管道和旱溝的雨水溝才會發揮作用。
“我們在綠化帶地勢最低處還設了最后防線,從雨水溝溢流口流出的積水都會被旱溝引流進不遠處的雨水塘中。”黃屹表示,這套比以往多3道工序的海綿工程,功能可以概括為吸納雨水、凈化水質和短暫儲存。
和杭州一樣,嘉興很多老城區主干道交通繁忙,一動就會交通癱瘓,怎么辦?
“這確實比較棘手,以紡工路為例,把路面砸開重新裝大直徑的排水管不現實。”黃屹說,經過調查研究,嘉興決定從機非隔離帶、人行道、道路外側綠化帶著手,“把能改能動的改成和新建道路一樣,這樣,78%的雨水能通過滲透、蒸發的形式進行自然循環。”
解決老小區內澇 鋪設透水路面引導雨水循環利用
統籌建設建筑與小區系統,是海綿城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相比城市水系統、園林綠地系統,老小區居多的杭州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小區改造會遇到很多可以預見的問題,嘉興也一樣。那么,嘉興是怎樣做的呢?
“湖濱花園是個老小區,但它是我們申報海綿城市試點時的一個示范小區。”黃屹說,改造完后的小區不僅解決了內澇問題,還能充分利用雨水。
近日,記者來到湖濱花園。剛下完一場不小的雨,但小區地面卻沒有一絲積水,“秘密就是這層路面。”黃屹說,該小區的路面全鋪設了透水混凝土,它的特點就是能讓雨水快速下滲,通過埋在地底下的滲透管流入小區綠化帶中。
“小區綠化帶就像一個微型的親水公園。”黃屹說,一般情況下,小區排水管道會直接進市政雨水管道,并且攜帶很多徑流污染,這樣不僅污染水質,而且雨大的話積水來不及排,容易形成內澇,“但是,在綠化帶側面開兩個引水口,再加上透水路面,小區內澇就基本可以解決。”
黃屹表示,透水路面材料成本在600元/立方米,但能徹底解決老小區內澇,也是劃算的。
記者了解到,嘉興馬上要對占地15萬平方米的煙雨社區改造開工,除了鋪設透水路面,小區還將造雨水池、沉沙池及植被屋頂。
煙雨社區會將雨水管和生活污水管分開,雨水管連接到小區雨水池和綠化區,“雨水池的水,通過沉沙池過濾、消毒后便能用于綠化、洗車、沖洗路面等,形成循環利用。”黃屹說,“以后改造的小區,我們會根據實際情況造植被屋頂,這樣會緩解一部分雨水。社區的綠化帶我們也會進行規劃,除了能起到蓄水作用,景觀也要設計一下。”
●追問
河道無法承載壓力
致城市內澇,怎么辦
每年汛期,杭州都會出現因周圍河道無法承載雨水管網帶來的壓力,導致城市內澇的情況,河網密布的嘉興亦是如此。為此,設計人員將目光投向了城市里的親水公園。比如,嘉興市南湖區擁軍路旁的蔣水橋公園,就被巧妙地添加了一項防澇功能。
記者在現場看到,擁軍路靠近河路一側的側石被改成了鐵質車擋,原本設在路面上的下水口也被全部堵死,“這樣做的目的是讓路面雨水流進公園。”黃屹提到一個很有詩意的說法:雨水花園。形容的是雨水在流進公園前同樣需要經過一道生態植草溝,隨后流入設計好的小溝的情況。
記者發現,全長約600米的公園內,每隔十幾米就有一個鋪著鵝卵石和景觀石的小水塘。黃屹說,雨水花園不僅能儲存雨水,還能夠形成景觀效果,“哪怕會淹,也是先淹公園,再淹馬路。”
不出意外的話,今后嘉興所有親水公園都會按照這樣的標準改建。這對河網較少的杭州來說,也是值得考慮的做法。
不缺水、易內澇城市
還有必要蓄水嗎
在海綿城市建設中,親水公園、道路、小區都有蓄水功能,但嘉興并不缺水,而且內澇也是個大問題,這樣做有必要嗎?
嘉興市園林市政局副局長朱虹解釋:“嘉興的水是多,但水質需要提高。以前,有80%的雨水直接進河道,只有20%的雨水能夠進入土壤進行自然狀態的循環,我們希望通過海綿城市建設提高這一比例,同時,通過綠化過濾,排入河道中雨水的懸浮物也可以削減40%以上,COD、氨氮、總氮、總磷均削減30%以上。提高水質,也是我們申報第一批國家海綿城市試點的初衷。”
朱虹說,目前很多項目還在探索階段,“示范區是找問題,然后尋找解決辦法,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雖然各種指標放在那里,但不能一刀切,畢竟很多地方實際情況不一樣。”
據介紹,未來3年,嘉興將整合116個項目,總投資約51.7億元,實施防洪、河道清淤、水源保護等工程,通過對城市原有生態系統的保護、生態恢復和修復及低影響開發,逐步恢復城市自然的海綿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