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选污视频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综合在线-国产精品综合-国产精品资源站-韩国一区二区三区

Language : English  |
申請入會 |注冊 |登錄

金華市積極準備申報2016年國家級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

發布時間:2016年3月25日 | 來源:金華日報

在市建設局地下空間開發和管線建設管理處,有關綜合管廊的各種材料、建設計劃、圖紙堆了厚厚一大疊。為了申報國家級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近段時間,相關工作人員收集資料、對接項目、寫匯報,個個忙得不亦樂乎。

金義都市新區創造性地建成了全國第一個兼顧人防需要的綜合管廊項目,名聲大噪。在多湖中央商務區,去年11月開工的丹溪路東延二期工程,成為市區核心區首次采用主干道與地下綜合管廊同步建設的項目。二七區塊、湖海塘區塊、金東區等也分別結合舊城改造、新區開發及道路建設,明確任務,推進綜合管廊建設。

“過去我們城市建設的重心在地上,老百姓反映較多的‘馬路拉鏈’、‘空中蜘蛛網’等城市病,根子往往出在地下。”市建設局有關人士透露,繼金義都市新區、多湖中央商務區先行先試之后,從今年起金華將掀起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熱潮,找差距,補短板,來一場真正的“地下管線革命”。

破解“馬路拉鏈”等城市病

“暴雨過后,家門口看大海”、“反復開挖‘馬路拉鏈’何時休”、“空中管線如蛛網亂成一團麻”……近年來,大雨內澇、管線挖斷開裂、自來水和燃氣泄漏等城市通病如同頑疾,一再考驗我們的城市安全。

地下管線普查結果顯示,在金華城市地下,敷設的地下管線有八大類,涉及23個權屬單位。相關部門運用先進的數字化管線雷達設備,完成了7398公里的地下管線探測。如此長的地下管線,不同權屬單位各自為政,你建你的,我挖我的,又如何能避免管線相互“打架”、道路反復開挖?

長期以來,由于資料不全,信息不通,在一條管線鋪設開挖時,把其他管線挖破的現象時有發生。盡管有各種各樣的文件和規定,對道路“開膛破肚”進行規范和約束,但因先天不足,一旦地下管線出現故障,不開挖還真解決不了問題。

那么,能不能給馬路也裝上一條“拉鏈”,維修檢修時拉開,修好時拉上,不影響城市道路通行和美觀。現實中,這條“拉鏈”就是地下綜合管廊。在新建或改造城市道路時,把供水、排水、燃氣()、熱力、電力、通信、照明、廣播電視、交通信號、治安監控等管線統一敷設于一條公共廊道中。顯而易見的好處是,成本大大節約,運行管理維護方便,以往病根可以得到解決。

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可以改變過去城市建設“重地上、輕地下”的局面,標志著城市建設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其實,很多時候地上出問題,病根都在地下。有了地下管廊,日常巡檢維護等都可以通過出入井在地下完成,不僅能解決“馬路拉鏈”和“空中蛛網”問題,還能抵御管道侵蝕和抗震減災,管線運行更安全穩定。

專家認為,19世紀是橋的世紀,20世紀是高層建筑的世紀,而21世紀一定是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世紀。國家啟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以地下管線革命為突破口,找準城市基礎建設的短板發力,也撬動了社會投資,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

“金華經驗”走在全國前列

對于綜合管廊,國家政策層面頻頻釋放利好導向,我市則先行先試,勇于創新,走在前列。

20139月,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明確指出,新建道路、城市新區和各類園區地下管網應按照綜合管廊模式進行開發建設。同年10月,金義都市新區綜合管廊項目正式開工,提出要堅持最先進的市政配套建設理念,打造綜合管廊的“百年工程”。

在項目開工后,我市啟動了新區綜合管廊擴展人防功能的研究,這次創新舉動,得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領銜的專家組的肯定。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了《浙江省城市綜合管廊兼顧人防需要設計導則》初稿。據悉,該導則今年將完善定稿,并有望向全國推廣。

從實踐來看,金義都市新區綜合管廊首期造價僅約2.3億元,折合每公里4000萬元左右,比專家預計的每公里廊體投資8000萬元節省了一半。更令人自豪的是,在僅僅增加造價0.63%的情況下,就兼顧了人防需要,為新區增加了一條面積達3.6萬平方米、與沿線臨近地下空間和人防工程互聯互通、戰時可供人員應急疏散的地下通道,全面提高了“生命線”工程的綜合防災抗損能力。

“一次投資,永續利用;一次入廊,按需添加;一次動土,不復開挖。”市民防局副局長胡銀生說,金義都市新區綜合管廊實現了“一廊多用”和投資效益最大化,可以確保新區核心區地面和道路50年內不因管線增設和更新而開挖,管廊使用壽命長達100年。

20158月,國務院《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正式公布,意見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地下綜合管廊并投入運營,反復開挖地面的“馬路拉鏈”問題明顯改善,管線安全水平和防災抗災能力明顯提升,逐步消除主要街道蜘蛛網式架空線,城市地面景觀明顯好轉。

當時已基本建成的金義都市新區綜合管廊,正是國務院《指導意見》的生動實踐。 “金華經驗”、“金華樣本”引來外省市來金取經學習者絡繹不絕。得益于此,我市與杭州、寧波、麗水一起被列為浙江省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試點城市。

綜合管廊助力“精品金華”

如果說表面的光鮮亮麗,映射出一座城市的風貌,那么埋于地下的基礎設施水平,則反映出一座城市的“里子”。

去年51日實施的《金華市區地下管線管理實施細則》,即已提出要結合城市新區開發、舊城改造、城中村改造、道路新(改、擴)建,在重要地段和管線密集區域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并統籌推進其他區域地下管網建設。為提高城市工程管線建設安全與標準,我市還出臺了《金華市城市綜合管廊建設技術導則》,統籌安排管線在綜合管廊內的敷設。

金義都市新區綜合管廊建設打響第一炮后,我市緊鑼密鼓進行謀劃,以點帶面,推而廣之,助力精品城市建設。婺城區結合舊城改造,已規劃二七區塊主干道解放西路(婺州街至回溪街段)1公里綜合管廊項目。金東區計劃結合環城南路東延,在環城東路至二環東路段新建2.4公里綜合管廊。金華開發區已初步確定了兩條,一條沿雙龍南街(二環南路至湖海塘段),一條在東陽街(二環南路至330國道段)

作為金華綜合管廊建設先行區,金義都市新區將繼續實施綜合管廊二期工程,多湖中央商務區則有意在電大街、中國婺劇院東側道路擴大綜合管廊建設規模。

2016年中央財政支持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作已經啟動。”市建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市將以此為契機,探索PPP建設模式,花大力氣推進地下管廊建設,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提高城鎮化發展質量水平,助力金華精品城市建設。(徐朝暉)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