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規劃委副主任王飛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北京將以新理念、新要求規劃編制北京行政副中心,以高品質、高標準建設好通州,將通州打造成一座國際一流的“海綿城市”!昂>d城市”到底是一座什么城市?國內有無先例?國外的“海綿城市”又是怎樣的?建設“海綿城市”要過哪些門檻?
通州將建“海綿城市”規模超過市中心
據了解,北京正以新理念、新標準開展行政副中心的規劃編制工作,要將通州區打造成“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到底是一個什么城市?北京市規劃委副主任王飛在此次新聞發布會上簡短地解釋說:“北京將以高品質、高標準建設好北京行政副中心,按照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標準,以不低于或超過‘中心城’的水準建設好通州。北京堅持綠色發展,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推進綜合管廊建設,綜合管廊覆蓋率80%;主干路100%敷設市政綜合管廊!
這一不到200字的有關“海綿城市”的介紹,讓人充滿暢想和期待!秶H城市藍皮書(2016)》課題組主編、北京市“十三五”規劃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上海社科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屠啟宇則解釋說,“海綿城市”是國內外城市規劃中的新理念,指通過吸水、蓄水、凈水和釋水的過程,破解城市內澇與缺水并存的難題,是解決城市水生態問題的新思路。
“從某種意義上看,北京城在歷史上便可視為‘海綿城市’的典范!北本┕蕦m博物院明清史專家梁科告訴記者,北京城曾經河湖縱橫、清泉四溢、稻花飄香、禽鳥翔集,從諸多地理區域的命名上便可窺見一斑。例如,北京帶有“河”的地名便有“萬泉河、肖家河、清河、北安河、西北旺東河、南沙河、長河灣、安河橋、昆玉河”等;帶有“湖”的地名有“昆明湖、八一湖、稻香湖”等;帶有“泉”的地名有“香泉環島、玉泉山、玉泉路”等;帶“溝”的地名有“門頭溝、沙溝峪”等。
北京城這些“河、湖、泉、溝”的存在,客觀上就是起著“海綿體”的作用,而“海綿體”則是“海綿城市”構成的基本要素。在北京城內的社區設計方面,北京的四合院都講究綠化,院內植樹種花,再加上盆栽水養的花草和院落中階前、階后的花圃設計,在營造庭院美景的同時,也體現了針對雨水的“滲、滯、蓄、凈、用、排”,可供建設“海綿城市”參考。
有專業人士指出,根據王飛提出的“以不低于或超過‘中心城’的水準建設好通州”標準來看,通州的建設無疑將會充分利用五河交匯的特點,將會特別重視“生態道路”及“綠色建筑”這兩種“海綿體”建設,實現人們生產、生活空間“點”“線”“面”的“海綿體”全覆蓋,打造一個“海綿城市”宜居之都。
國內外正在興起“海綿城市”建設熱潮
據記者了解,我國在國家層面上最早提出建設“海綿城市”是在2013年12月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當時指出,“要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利用。
2015年2月,廣西南寧市專門成立了“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同年3月27日,在住建部舉行的全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申報答辯中,南寧市以第一名的成績成功入選全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隨后,南寧市在全國率先出臺《南寧市“海綿城市”規劃設計標準研究》及《南寧市“海綿城市”規劃設計導則》,并很快付諸實施。
自從南寧市在國內開建“海綿城市”先河之后,我國陸續在16個城市開展“海綿城市”試點建設,推動解決城市內澇等問題,以達到調節微氣候、改善水生態的目的。目前,全國已有130余個城市制定方案,探索“海綿城市”建設。
“海綿城市”的理念體現了城市排水防澇思路的轉變,以解決城鎮化與資源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代表著未來城市建設水資源管理的發展方向。事實上,世界上不同國家在探索未來城市雨洪管理中或多或少也體現著“海綿城市”的理念。
據媒體報道,法國巴黎如今的下水道總長2300多公里,規模遠超巴黎地鐵。其大部分排水管道處于地面以下50米,擁有超過6000多個地下蓄水池,且管道設計采用多功能設計理念,中間是寬約3米的排水道,兩旁是寬約1米、供檢修人員通行的便道。
在日本東京,現代地下排水系統籌建相對較晚,于1963年開始興建滯洪和儲蓄雨水的蓄洪池,并在1992年開工了“第二代城市下水總體規劃”的建設,該工程在2006年竣工。日本東京的這項防洪蓄水系統規模宏大,由一連串混凝土坑體構成,地下管道深達60米,號稱“地下宮殿”。這一“地下宮殿”能保障東京抵御臺風雨水災害侵襲。
德國近年來推廣新型雨水處理系統“洼地——滲渠系統”,則是通過就地設置洼地、滲渠形成分散的雨水處理系統。德國利用低洼草地中短期儲存和滲渠中的長期儲存,減少了因城市化而增加的雨洪暴雨徑流,同時由于及時補充了地下水,可以防止地面沉降,從而使城市水文生態系統形成良性循環。
建設智能化“海綿城市”要過四大門檻
“‘海綿城市’的建設具體包括城市自然水系、城市給水、排水、防洪排澇、再生水使用、地下水回灌等等!睋秶H城市藍皮書(2016)》課題組主編、北京市“十三五”規劃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屠啟宇給千龍網記者介紹,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運用,我國未來城市發展將呈現數字化、智能化的特點。
而“海綿城市”一改傳統城市粗獷的雨水“收集——排放”模式,通過精細化的城市空間設計、分散式的各種城市“海綿體”布置,力爭使城市具備彈性應對蓄水、凈水和排水的功能。具體來說,“海綿城市”的“滲、滯、蓄、凈、用、排”的理念,在水量上,需要數字化測定可滲透地面面積比例、雨水調蓄標準和雨水調蓄總容積、地下水埋深等;在水質上,也需要數字化監測不同時空分布下的水體、水質情況。
據公開資料顯示,京津冀地區水資源問題十分突出,人均水資源量286立方米,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3%,世界平均水平的1/30。因此,民革中央以黨派提案提出,在“海綿城市”建設中,各地政府部門必須要重視相關政策文件控制目標過高、對“海綿城市”缺乏科學的系統的認識、缺少與國家政策對接的地方規范、現有措施存在局限性這四大現實問題。
這四大現實問題,也是各地政府官員在規劃建設數字化、智能化“海綿城市”時必須跨越的四道門檻。在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民革中央以黨派提案形式提交了《關于因地制宜,科學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提案》,這份提案首先認為相關政策文件控制目標過高。例如,《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就地消納和利用70%的降雨。而這對于高密度城市,特別是老城區,綠地率低,地下空間往往已被利用,單純依靠開發技術措施難以達到控制目標。
其次是對“海綿城市”缺乏科學的系統的認識。民革中央以黨派提案指出,一些地方認為“海綿城市”就是建下凹綠地。在資金、人員、認識都準備不足的情況下,這些地方政府盲目上馬快速建設,會造成不良后果。
“三是缺少與國家政策對接的地方規范!泵窀镏醒胍渣h派提案介紹說,《“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中一些措施對于某些地區不一定適用。例如,可滲透鋪裝在寒冷地區就不適合實施,雨雪融化后滲入鋪裝面層和基層,會出現凍裂、凍脹的現象。
四是現有措施存在局限性。民革中央以黨派提案認為,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屋頂花園都要求耐澇性強植物,對物種有限定性,因此,假如大面積推廣會造成本土植物物種以及相關的其他生物物種減少。
為此,民革中央在提案中建議,一是要修改完善相關政策文件,補充從宏觀層面進行雨洪調控和管理的措施;二是要補充市政雨水管網設施改造、升級的章節;三是對于新老城區的考核指標要區分,避免在老城區的大拆大改。
同時,民革中央在提案中建議,要細化“海綿城市”建設措施,各試點城市依據地方實際特點配套制訂相關指南、規范、標準細則。各試點城市綜合考慮“海綿城市”建設、運營、維護成本,做好資金估算和資金安排,合理支出費用,避免資金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