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选污视频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综合在线-国产精品综合-国产精品资源站-韩国一区二区三区

Language : English  |
申請入會 |注冊 |登錄

西安:加大地下空間開發力度 積極申請海綿城市試點

發布時間:2016年3月16日 | 來源:西安日報

對于雨水而言,直接進入地下管網相當于“硬著陸”,而采用“滲、滯、蓄、凈、用、排”等方式來“接收”雨水,可謂“軟著陸”,這也是海綿城市所獨有的。目前,西安正在積極申請國家海綿城市試點。

“快排”模式易造成城市內澇

“ ‘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西安市政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王社平說,海綿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綿一樣,遇到有降雨時能夠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滲透、凈化雨水,補充地下水、調節水循環;在干旱缺水時有條件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并加以利用,從而讓水在城市中的遷移活動更加“自然”。

“與大多數城市一樣,西安目前的排雨方式也是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從管道里集中快排。這樣的弊端顯而易見,強降雨一來,多大的管道都不夠用,而且對缺水的西安來說,讓雨水這么白白流失了,真的很可惜。特別是每年七、八月份,西安的主汛期里,很容易出現大到暴雨,一方面,積水點易造成內澇,另一方面,又嚴重缺水。這種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為主要理念的規劃設計,往往造成逢雨必澇,旱澇急轉。海綿城市的建設,能幫助西安把雨水這個‘包袱’變成城市解渴的財富。”住建部海綿城市建設指導專家委員會委員、西安理工大教授李懷恩說道。

海綿城市將最大限度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李懷恩介紹說,國務院辦公廳201510月印發《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部署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指導意見》指出,建設海綿城市,統籌發揮自然生態功能和人工干預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有利于修復城市水生態、涵養水資源,增強城市防澇能力,擴大公共產品有效投資,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指導意見》明確,通過海綿城市建設,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

西安海綿城市建設不僅限于雨水利用

西安的“十三五”規劃也明確提出,加大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力度,積極申請國家海綿城市試點。一旦申請成功,國家每年將撥付專項資金,用于海綿城市建設。

“建海綿城市就要有‘海綿體’。城市‘海綿體’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綠地、花園、可滲透路面這樣的城市配套設施。雨水通過這些‘海綿體’下滲、滯蓄、凈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徑流通過管網、泵站外排,從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統的標準,緩減城市內澇的壓力。西安的海綿城市建設將圍繞 ‘滲、滯、蓄、凈、用、排’6字展開,通過建設下沉式綠地,將一部分雨水滲入地下,多余的再進入排水管道。而小區內可以通過建設雨水花園、蓄水池來收集多余的雨水,隨后再慢慢排放,來緩解高頻率的集中式降雨帶來的內澇。”王社平說。

王社平表示,西安的海綿城市建設也絕不僅限于雨水利用,還將涉及水環境、水污染和水安全等綜合考慮。目前,西安正在淺嘗海綿城市的建設,西銅線、建材北路等試點路段的生態濾溝、蓄水池等設計方案已接近尾聲,一旦建設完成,將為西安海綿城市試點區域的建設提供有效示范。


微信二維碼